据不完全统计,单单武汉粉面馆就有33318 家 > 兰州(16860)+ 成都(9860)。是兰州的2倍多,成都的3倍多,更不要说整个大湖北了。
面是湖北人舌尖上的天,过早热干面,宵夜牛肉面,哪怕是饕餮盛宴,都比不过端着一碗面边吃边走来得畅快淋漓。
不管是一碗清汤,几滴酱油抑或是精心熬制的老卤,都能自成特色,成就出崭新的一餐。看似简单平常,却底蕴深厚。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碗面。它们不显山不露水地在市井间藏着,只等食客不经意地驻足,狠狠击中你对一碗好面的所有预期。
下面的这些面条里,
是否有曾经一招便击中你胃的那碗?
第1碗:武汉热干面
三环热干面
毫无疑问,热干面是武汉第一名吃,热干面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烩面、山西的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名面。是武汉人过早的首选小吃,武汉人对它的感情,就不必再费言语。
推荐店?三环热干面
真正对味的热干面常常在不起眼的居民区,这家也不例外。每天从早晨六七点开始,来买热干面的人就络绎不绝,每天都要排队!
三环热干面主要以红油热干面为主,微黄的碱面下锅煮熟捞起后迅速泼上芝麻油沥干冷却,舀上一大勺芝麻酱,添一勺滋味十足的卤水,最后不忘撒上萝卜丁和酸豆角。入口觉滑,咽后觉润,既没有丧失了面的干爽,也不会因过干而口渴,真正令人回味无穷。
地址:武汉市八一路483号武大三环公寓(法盟对面)
第2碗:襄阳牛肉面
一桥头面馆
襄阳北接河南省南阳市,所以面食类的美味对襄阳的影响颇深。最趋之若鹜的就是那一碗正宗的襄阳牛肉面。“一辣二麻三鲜”是襄阳牛肉面的精髓。你别看他红艳艳的一大碗,其实都是纸老虎。牛肉嫩,牛杂有嚼头,香的直想吞舌头。
推荐店?一桥头面馆
襄阳,大名“牛肉面”,别名“牛杂面”,人称“一定要喝黄酒”。而“一桥头”则是襄阳饮食文化的起源缩影。
“一桥头”的门脸是一个巨大的露天屠宰场。两边挂着今早现宰的一手牛肉。早起赶过来挑选新鲜牛羊肉的襄阳人跟逛集市似的。只是场面略血腥。
碱面倒入竹篾进汤桶浮浮沉沉,续接过依次放入满满一大勺牛肉摊上,挖进两勺牛油汤。光是看着就扛不住了。老襄阳吃面有讲究,吃面必喝黄酒。面条辣香,黄酒酸甜。
地址:襄阳市一桥头引桥下桥北东路11-12号(近樊城一桥头引桥下)
第3碗:宜昌红油小面
闻丑香
宜昌人,对于红油小面的爱可以说是难以言喻的。红油小面,一听当然就是川菜风味的。但是经过多年的变化,红油小面已经成了宜昌独特味道的美食,口味偏向四川的麻辣,但是又没有四川那么麻。
推荐店?闻丑香
宜昌的一天必须从一碗红油小面开启!四新横路上的闻丑香有点任性,只营业到早上11点半就收摊。尽管如此,还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
“闻丑香”的小面搅拌起来非常顺手,爽滑到无极限。面条的咸鲜味儿是后知后觉透出来的,却不会越吃越重口。
第一口:“早上吃这么重口味真的好吗?”
第二口:“好鲜啊!喝口汤。”
地址:宜昌市西陵区四新横路12号
第4碗:沙市早堂面
福寿早堂面
在荆州沙市,很多人的生活从早堂面开始。早在1895年沙市在《马关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一面馆老板发现码头工人们任务繁重且都在凌晨时分上工,所以发明的“早堂面”。100多年过去了,早堂面发展成了招牌面、全味面、大连面、中连面、小连面等多个品种。
推荐店?福寿早堂面
拿了票到窗口排队,看到里面有2个直径一米的大锅,一个熬汤,一个下面。下面的锅内还做成了九宫格。
每晚半夜开始用老母鸡、五花肉、猪大骨等熬制高汤。码子(即配菜)也很有讲究:酥脆的干鳝鱼丝、猪肉片、滑嫩鸡肉片...最后撒上青翠的葱花。
招牌面的码子比较全,大连面里有两种鳝鱼丝和猪肉片。记忆中的早堂面就是鲜汤,肉多,而我完全是武汉人的口味喜欢加辣椒。
地址:荆州市江汉南路住总商务楼对面(近中山路、近江渎宫小区)
第5碗:咸宁合菜面/牛肉面
横沟李氏正宗牛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