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房产频道 > 房产要闻 > 正文

楼市,出现三个意外

2024-01-12 13:19 来源:湖北广播网
在祭出近700次救市,一线城市时隔十年松绑之后,换来的却是挂牌量暴涨、库存升高、降价潮……
不过,楼市也没有预想中那么差劲。
前段时间,住建部副部长披露了一组数据:2023年1-11月,全国一二手房合起来实现同比正增长。这说明住房需求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收缩。
不仅如此,楼市里还出现了三股异常活跃的“新势力”。
非但没有下跌,反而出现了上涨!
图片
二手房,涨了!
合起来看,一二手房实现正增长,皆大欢喜。
分开来看,却是二手房欢喜,新房犯了愁。
据住建部副部长透露:
2023年1-11月,全国二手房交易量占全部房屋交易量的比重达到了37.1%,创造历史新高。
放眼全国,已经有7个省和直辖市的二手住宅交易量,超过了新建商品住宅交易量。
交易结构正在悄悄发生变化,购买力从新房流向二手房。越是在大城市,这个趋势就越是明显。
2023年1-11月,15个代表城市二手住宅累计成交面积约128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4%,绝对规模处在2019年以来同期高位。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30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总量出现明显上升,达1.8亿平方米,成交量同比上升了33%,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
二手房成交量占比达到53%,首次超过一手房。
其中,多个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呈现“爆发式增长”,光是涨幅超过50%的就有:
深圳、成都、西安、合肥、青岛、郑州等。
南京,一二手房呈现出“冰火两重天”。新房成交套数同比下跌超2成,仅剩5万套。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近3成,冲上近10万套。
北京,2023年二手房住宅网签155432套,比去年涨了近1成。这个成绩创下了近7年的第三高,仅次于楼市火爆的2020和2021。
图片
青岛,2023年二手房成交量是过去5年最高。在杭州,二手房成交量同比2022年大涨约28%。在福州,1-11月二手房网签同比增长43.65%。
二手房大卖特卖,绝对是一个好消息,说明置换的链条转动起来了。
买新房,相当于一大笔资金和需求被锁住,少说要等个三四年(收楼交证才能卖)。
而卖出二手房的业主,其中会有一部分是有着置换需求的,前脚拿到卖房的钱,后脚可能就会投入更优质的资产当中。
他们接下来的选择,将会影响未来数年的楼市走向。
图片
一线城市,涨了!
2023年,楼市留下很多个“新低”。
广东有银行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5%,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低”。统计局70城二手房价格上涨的城市为0个,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低”。
又比如,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约6%,绝对规模为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
图片
然而,普跌并不意味着“共沉沦”,不同梯队城市的表现截然不同。
一线城市,总体上涨。
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长,上海、广州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10.9%、3.9%,北京销售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一线城市爆发了“豪宅热”。
中指院数据显示,1-11月广州千万级新房豪宅成交量4492套,同比大增58.9%。前几天深圳又现千万豪宅盘“日光”。
二线城市,总体下跌。
二线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均成交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成交规模仍处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
三四线城市,总体大跌。
三四线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均成交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4%。
分化大潮,比想象中来得更猛烈。
三四线城市和多数弱二线城市,早早用光了手中的救市底牌,随着政策边际效果减弱,楼市重回下跌通道。
一线城市和强二线频频松绑,叠加房价回调到位,让很多人看到了买入核心城市的机会,纷纷摩拳擦掌。
图片
2024年,城市之间的分化会更加激烈。
一线城市,政策端还有后招;二线城市,靠的是产业和人口的底子;三四线城市,还将会处在去库存的漫长冬季。
在中小城市住房需求已经饱和,房子越建越多,空置率越来越高,大城市的核心区域还存在优质资产的“结构性短缺”。
在其他城市饱受人口流失困扰,一线和强二线如同抽水机开足马力,疯狂虹吸全国的购买力,全国性的置业大潮悄悄兴起。
24年小阳春,可能是你最后的出逃机会。
图片
央国企,涨了!
2023年,房企依然在艰难渡劫。
“千亿房企”阵营继续缩水,从去年的20家减少到16家。
掉队的4家分别是:旭辉(民企)、新城(民企)、融创(民企)、远洋(混合制)。
TOP10阵营中,纯血民企只剩碧桂园和龙湖,而且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碧桂园从“4000亿级”跌到“2000亿级”,龙湖从“2000亿级”跌到“1000亿级”。
保利发展、中海地产、招商蛇口、建发房产、越秀地产为首的“国家队”排名稳步上升。
TOP20中仅越秀地产、华发股份、华润置地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他们也都属于央国企阵营。
图片
从“楼市风向标”土拍就能看出,2023年民企并未卷土重来,央国企仍在大举进攻。
根据中指统计,2023年,22城集中供地累计拿地金额中,央国企占比49%,较2022年提升12个百分点;地方国资占比26%,较2022年下降16个百分点;民企占比刚过两成,较2022年仅仅提升4个百分点。
处在市场下行期,家底厚实的央国企凭借着资金优势,在各大核心城市“攻城略地”。
北京本就是“国家队”必争之地。2023年在北京拿地的企业当中,央国企占了约84%。
除了“中建系”、首开、保利、华润这些深耕多年的老面孔,来自厦门的建发、国贸双子星表现相当活跃。
阔别北京4年的万科也高调回归,斥资27亿元拿下通州宅地。广州国企越秀更是凭着超高的摇号中签率,频频拿下爆火地块。
二线城市当中,苏州、青岛、合肥央国企拿地占比,提升了20个百分点以上。
对普通购房者而言,“国家队”大举进场当然是个好消息。央国企拿地盖房,最起码不用担心烂尾。
过去几年里,很多以品质出名的民营房企,都被高杠杆拉爆了。在“产品力”的维度上,央国企能否干得过以前百花齐放的民企,可能要先打一个问号。
但毫无疑问的是,2024年将会成为“好房子”的元年。
图片
结语
每一年的12月,在北京都会开一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
总结这一年工作,明确下一年的重点任务。
在2023年的会议上,住建部把“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写入了新一年的任务清单,信号非比寻常。
住建部部长倪虹也在会上表示,房地产已经从“有没有”转入“好不好”的时代。
从总量上看,我们早就不缺房子了。但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高品质的商品房,依然是全国有钱人竞相追逐的稀缺品。
人们常说,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楼市没有永远的上涨,也不会有永远的下跌。
一只眼睛关注风险的同时,另一只眼睛更要看到机会。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