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视觉焦点 > 风景图区 >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1994年,仙都被国务院核准为

2019-06-27 19:19 来源:湖北广播网

  讲述人:林涛(原缙云县仙都风景旅游管理局副局长)

  浙江在线-缙云新闻网11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伟新 见习记者 王锡友)

  缙云仙都素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是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特色,融田园风光、人文史迹为一体,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和科普为主的风景名胜区。由于独特的山水资源,丰厚的历史遗存,1994年2月,仙都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称为仙都风景名胜区。

  我国书画大师潘天寿极为形象地描绘了仙都:“如同一幅刚刚完成富有诗意的大泼墨山水画”。我用“广、秀、奇、险、美、久”六字来概括仙都风景名胜区。

  广:仙都范围之广,志称三百里。它由四区(仙都景区、黄龙景区、岩门景区、大洋山景区);五点(唐葛岭景点、小仙都景点、大岩洞景点、石门景点、狮子岩景点);三带(黄龙景区至仙都、大洋山景区至仙都、岩门景区至仙都),面积166.2平方公里。

  秀:仙都以景色秀丽闻名。好溪穿景区而过,有九曲、九潭、九坝、九桥。“秀”者体现在茂密的植被覆盖,色彩葱绿,山形、水体线条曲折柔美,自然精巧、玲珑别致。在山水结合之处常常形成一幅幅奇秀风景,再加上景区内的小气候,水面上时而升起淡淡的薄雾、山间的流云和村庄的炊烟,浑然一派仙气景象。

  奇:奇峰怪石是仙都风景名胜区最为突出的景观。特殊的火山岩地貌,奇峰怪石、壁峰岩洞,叹为观止。鼎湖峰最为奇绝,谓之“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中央电视台将它作为“华夏一绝”介绍给全世界观众。历代著名文人如谢灵运、白居易、王十朋、袁枚等都有名句留传。白居易诗云:“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化作晴天雨点来”。王十朋游览了仙都后发出感慨:“皇都归客入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还有湖之绝——鼎湖,就是在鼎湖峰顶上的一个湖泊,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小的一个湖泊了,湖内常年积水,久旱不竭,《名山记》:“湖中生莲花”。自古以来,攀鼎湖峰只有四次,1934年、1940年、1989年和1995年,每次攀登时均用绳索。上去的人用湖水洗过手,解过渴,据他们讲,湖水中有蛇,湖畔树林、草丛中有鼠。

  险:鼎湖峰高170多米,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像一根擎天柱。铁城又名芙蓉峡,两面陡壁耸峙,势若凌云,中间一条狭长的峡谷,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险。影片《阿诗玛》中阿黑骑马奔驰射箭穿山崖,只见石破天惊,石壁向两边裂开,穿峡救出阿诗玛的奇景就在此处拍摄。诸如此类的景观,大洋山景区、岩门景区、石门景点比比皆是。

  美:仙都风景美在天然,峰、岩、涧、溪无一不是。

  有延绵不断的山脉和层层叠叠的山峦,其中大洋山,海拔最高处1500.6米,是浙江东南沿海最高峰,山巅古柏苍松,长年云雾缭绕,立顶可望青田、永嘉和温州。

  有众多精巧别致的洞穴,如“阳谷洞”,由三个并列的石洞相连,有极其精巧的圆孔相通,传说古时有倪翁隐居于此。“隐真洞”,俗名“凌虚洞”,系唐名道士修练之禅洞,洞分三层,洞口上、中、下排列,宛如石窗。

  有九曲练溪,流畅的线条,均匀的曲线,活跃的流水成为风景最为活跃之因素。在芙蓉峡、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朱潭等处仍可乘竹筏、小舟游览。溪中有龙舌洲、仰峰洲、松洲、桑洲、柳洲和小瀛洲等。

  有满目的人文古迹,传说、典故多不胜数。现存古洞40处之多,碑碣10处,摩崖石刻120处,已整理出版的古洞诗词130篇、民间传说故事50篇,此处还有山志、游记等文篇。摩崖石刻和碑碣最为壮观,唐李阳冰的“倪翁洞”,“黄帝祠宇”和“城隍庙”碑篆刻真迹,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稀世之品。

  久:仙都山,古名缙云山,传说轩辕黄帝夏宫缙云氏之封地。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据《图经》记载:唐天宝七年六月八日,忽有五彩祥云围绕缙云山四周,云中仙乐响亮,鸾鹤飞舞,群山皆应。当时的缙云郡太守苗奉倩知道后,即将此事上奏朝廷。唐明皇李隆基听后大悦,曰:缙云,“真是仙人荟萃之都也!”即乘兴御出“仙都”两字赐予缙云。从此,仙都胜景,四海闻名。唐乾元年间,书法家、文学家李阳冰,为“黄帝祠宇”篆额和“倪翁洞”及“城皇庙碑”篆刻,真迹至今尤存。唐代著名道士如周景复、刘处静、杜光庭等曾在仙都修练。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