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文章中,我反复强调,目下很多城市呈现的回暖,很多都是渲染,能够有持续力的,能够真正回暖的,只是核心城市的核心板块的回暖。大多数城市和核心城市的外围片区,与回暖无缘。
最近,北京等一线城市外围区按捺不住搞出的一些动作,也在印证着这一点。
小动作一:
2月21日,北京房山区全区38个在售楼盘项目(包括中建智地学府印悦、春和印象、京西印玥,金地璟宸、中国铁建澜廷墅,天恒集团水岸壹号、京西悦府、摩墅、乐墅,天资华府、天资陸号院等),以自发联盟形式自愿承诺,购房者在签订正式购房合同前提出退房的,30天内定金退还到位。
按照《民法典》,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开发商是完全可以不退定金的。
现在房山区的38个新盘联合起来承诺,30天内可以无理由退钱,这其实是一种安抚购房者的营销方式,是在给购房者吃“定心丸”。
小动作二:
近日房山区还传言要松绑限贷,开启“认房不认贷”,尽管官方已经辟谣,但每日经济新闻披露,房山的销售表示,“确有其事,很多人都已经着手交了定金,就等下月政策官宣再付首付了”。
北京的楼市不是回暖了吗?
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后20天(2023年1月28日-2月16日),我爱我家北京区域二手住宅买卖带看量环比节前20天(2023年1月1日-1月20日)增长超八成,同比去年节后20天(2022年2月7日-2月26日)增长超一成。
同一时期,我爱我家北京区域二手住宅交易量环比节前20天(2023年1月1日-1月20日)增长超一成,同比去年节后20天(2022年2月7日-2月26日)增长超三成。
一边是北京总成交量的回升,一边是房山区的各种动作,只有一种合理解释,回暖的是核心板块,外围区仍在挣扎之中。
02 | 广深外围区同样暖意不足
房山区距离北京市中心30公里,属于北京的六环郊区。
房价在整个北京属于洼地性质,只有东城区的四分之一不到。
尽管是垫底,但均价也仍高达3万元/平方米。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贝壳找房
绝对量很高,但相比于市中心的房价,房山区的房价相对北京人来说,比较亲民,如同深圳的龙岗、坪山一样,应该是刚需最愿意买房的板块。
从人口结构来看,在北京发动的疏解非首都功能之下,北京过去十年的人口流动格局是,从市中心流向外围区。
从两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北京市六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常住人口都在减少,外围区人口都在增加。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北京市统计局
其中通州、大兴、昌平十年人口增量都在60万以上,房山也增加了36.8万人。
房价相对亲民,又有人口增量,按理说房子应该好卖才对啊。但你要知道,即便强大如北京,也有自己的辐射范围。
北京折叠,市中心和郊区其实是两个世界。繁华属于市中心,郊区其实还不如二线城市的是市中心。
最关键的是,郊区面积大,供应量足,拗不过供应量。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房山商品房待售面积为271.8万平方米,也增长了26%,去化之路同样任重道远。诸葛找房数据显示,2023年1月,北京房山区新房成交180套,尽管环比小幅上涨8.43%,但同比下降19.28%;1月库存8831套,同比上升43.49%。
去库存仍是房山的头等大事。
换句话说,即便是北京这样的城市,也没能实现全面回暖,遑论其他城市。
最近深圳、广州外围区按捺不住的一些动作,也在说明,小阳春只属于核心城市的核心板块。
深圳方面,最近爆出的大新闻是,位于龙岗区的信城缙悦花园推出了赠送60万首付的活动。最小户型面积总价在300左右,理论上首付90万,开发商直接赠送60万,购房者自己仅需30万左右就可上车。
该项目去年就推出了0首付活动但很快被喊停,去年卖到今年,去库存压力太大,才有赠送60万首付的举动。
最终,被深圳住建局喊停,认为这相当于私自下调备案价。
如果市场全面回暖,不愁卖,开发商就根本不用多此一举。
同样地,广州市中心已经躁动不安,部分楼盘和二手房开始涨价,但远离市区的南沙、增城、从化,尽管成交量有所回暖,但主流趋势仍是以价换量。
由于库存量超高,去化周期超长,南沙是广州11区中去化时间最长的区,长达39.5个月,也即即便不再增加供应,也需要卖超三年。
在这种背景下,南沙的新盘仍在以价换量,
铂玥明珠ONE、建发明珠湾玺、深业颐泽府、绿城桂语汀澜等多个楼盘,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回调1000-5000元/平米。开盘前吹风“4字头”的湾区金融城,目前均价3.5万元/㎡,已经算横沥岛上偏贵的价格。横沥岛-明珠湾板块整体售价仍维持在2.8万-3.2万元/平米。
与此同时,区府-金洲、黄阁等板块,促销力度也持续加码。星河东悦湾位处区府板块,目前单价约2.8万元,对比2021年3.4万元/平米的均价,细品吧。
03 | 很多城市回暖可能只是短暂的
事实上,官方最近的举动也在告诉我们,楼市仍需要托底,楼市的基本面仍没有改善。
央行公布的1月份房贷数据显示,1月份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同比少增了5196亿元,反映房地产投资依然萎靡。
于是,我们看到,就在近日,证监会推出了“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简单来说,就是为有钱人开辟了一条投资房地产的通道,号召有钱人来支援楼市。
在房地产税酝酿已久的背景下,富裕阶层现在对于投资,一方面受限购约束,没法多买。另一方面,也是谨小慎微,害怕一朝房地产税出台,会遭遇累进制的房地产税率,到时候多买的房子会成为自身的负累。
现在,这些人群可以直接买入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间接投资房产。
但有钱人也不傻,私募基金的操作者更是人精,他们只会选择核心城市的核心板块。所以,这个大招,只能利好核心城市的核心板块而已。
至于核心城市的非核心板块,和非热点城市,可能与回暖无缘。
一方面,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
近日,住建部已经披露,全国有6亿栋建筑。一般来说,城市的住宅(商品房、住宅、小产权房、工业宿舍)占比都在一半以上,农村的建筑中绝大部分都是住宅。
以此估算,属于居住性质的房屋应该有4亿栋左右,换算成套数,就是个天文数字。尽管这些房屋,有相当一部分在农村,但如此大的体量,城市房屋也不在少数。
还是那句话,当下除了极少数城市(如深圳等)供小于求,少数城市供需相对平衡外,绝大多数城市都是供大于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
再加上人口已经见顶,城市化进入了低速阶段,这种背景下,城市的需求会逐渐减弱,空置率会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经济复苏路上的不确定性仍在。
如今世界秩序撕裂,火药味十足的局面下,不确定性仍是主色调。俄乌战争仍没有看到尽头,而且北约对俄罗斯的制裁越发严厉,拜登近日访问乌克兰和波兰,日本首相也准备去基辅会见泽连斯基。
欧美对乌克兰的新一轮军事支援已启动。
总而言之,世界再也回不到从前。
近期,美国与日本、荷兰在华盛顿达成协议,同意扩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措施。美商务部将6家中国实体列入美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中国方面,则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
中美之间的博弈仍在加剧。
更为关键的是,受战争影响,全球经济并未走出疲软,导致我们的出口恢复仍动力不足。
财新网披露,目前上海港、广州港等全国大港口空集装箱堆积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