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和大家随便聊一聊最近的青岛二手房市场。
我认为青岛的二手房市场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越降价越卖不出去,越卖不出去越降价。
举一个我朋友的例子,同小区别人卖190万的时候,他卖200万,结果别人卖了房子跑了;后面他卖190万的时候,又有人卖180万;他卖180万,别人卖170万。他总是为别人做陪衬,把别人都陪跑了,自己却剩下了。
当然,这种死循环,并不是卖不出去,只要把房子价格降到底,就没有卖不出去的。现实是,同小区的大部分卖家,给少数甚至于一个邻居做“嫁衣裳”;只要有一个邻居把价格降到严重低于平均价,那么他就可以把自己的房子卖出去,然后其他人就只能把房价降到比这位邻居更低的价格才能卖出去。
当这种现象发生的次数比较多的时候,大家就慌了。大家就想,谁先把房价降到底,谁就先跑了;后面撑着的,就只能降到更低的价格才能卖出去。结果就是,产生了更多的“先行者”,大家争先恐后地做“先行者”。
以前行情好的时候,大家同心协力把小区房价撑上去,甚至签订“君子协定”,不能低于多少卖房,后卖的肯定要比先卖的价格高;现在大家不讲规则了,有人先降价跑了,然后又以胜利者的姿态反过来看邻居们以更低的价格抢跑。
这就是青岛二手房市场的现实情况。
我们看这两个保利叶公馆的同户型房源:
晚了一个月,单价低了3000元,此时你应该明白我上面所说的问题了吧。仅就这两个房源来说,先卖的那个房东是胜利者,后卖的就是失败者。
当后面那个房东把房价拉低到3万元/平,其他房东还能往高了卖吗?答案是,只能更低,不然买房者理都不愿意理你。
然后,后面又有房东降到2.9万,再有降到2.8万。每一个降价的“搅局者”,将制造更多的“搅局者”;只有新降价的制造者、只有“搅局者”,才能卖出去房子,后面的跟随者只能永远被动降价,这就是我所说的死循环。
我们再来看长春花园的这两个同户型房源:
和上面叶公馆的相似,打败房子的永远不是房子本身,而是同小区房价的“搅局者”。
这种情况,在其他市场早已普遍的不能再普遍。你想想,在小米手机诞生之前,其他手机厂商售价有多高,他们轻松地、姿态高昂地享受高价手机带来的效益,不就像是以前房地产市场好时的房东吗?
后来小米手机横空出世,就生生把全体手机的售价拉下来了,小米就是那个手机市场的“搅局者”。如果后续再出什么黑米、紫米,都使劲地降价搅局,那手机价格只会继续下降,甚至跌破成本价。
不同的是,手机行业到小米就结束了价格搅局;而青岛二手房市场,则出现了无序挤压。
那么,什么时候青岛二手房市场才能结束这场死循环、无序挤压呢?关于这一点,小米也能给我们答案。
小米之后,虽然也有一加、锤子等新的手机制造商,但价格已经不能继续下探了,因为小米把价格给下探到了成本的“临界值”。这个“临界值”,虽然还能赚钱,但利润不大;如果利润再缩小的话,后续也没人愿意进来了。
这就是青岛二手房市场的破局,当大家把房价降到一定程度、并不愿意继续下降的时候,房价就稳住了。
我们看日本,那失去的30年,为什么房价没有降到0?如果无序挤压不能节制的话,房价理论上是可以到0的,这说明房价都有一个能够稳住的线。
我国国情不一样,城镇化还在继续,这个房价下探的程度不可能有日本那么大。而且今年各种救市政策逐渐铺开,来年未必还会继续这种无序挤压的状态。
因此,我对大家的建议仍是:
如果你是买家,那可以捡漏了。趁着房东心理崩塌,要使劲讲价,不给大便宜就不要买,反正着急卖的房子多的是。
如果你是房东,我感觉不是那种特别着急用钱的,就没必要大降价卖房,没必要对这种“无序挤压”施以火上浇油、抱薪救火。这时候别慌,不能跟风。青岛起码是个二线城市,即使卖不出去还可以出租。
如果你是置换,可以便宜卖房,然后去捡更大的漏,因为你要买的房子总价值要比卖的高,相对来说仍是捡漏。
话已至此,就不再深说了。大家只需理解我的意思,然后按照自己的观点去操作,做一个“明局者”,不要被我带节奏,也不要被别人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