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文化频道 > 湖北文化 > 正文

新战士见财起意,开枪抢黄金,死前说“不要告

2023-02-21 14:38 来源:湖北广播网

1939年7月的一天晚上,山东胶北特委副书记、八路军支队司令张智忠护送方特派员,深一脚浅一脚,摸黑行走在昌邑到寿光的乡间小路上。

穿过一片芦苇丛,就是开阔地了,前面突然出现一伙荷枪实弹的军人,大喝一声:“不许动,放下武器!”

张智忠借着月光望去,他们的军装像是蒋军,青天白日帽徽依稀可见。

毫无疑问,他们是蒋军。

也可能是事先得到了情报,敌人是有备而来。

张智忠粗略数了一下,大约有三四十个,他们杀气腾腾,人人手里端着大枪,已经拉开了枪栓,用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张智忠一行。

这时候,一个小战士没有等命令,就举起了枪,只听“砰”的一声枪响,小战士中弹倒下。

顽军军官模样的人恶狠狠地吼道:“谁不老实,他就是下场!”

张智忠

这时候,张智忠大声喊道:“有话好说,别开枪,俺们放下武器就是!”

张智忠,1908年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集东村,1934年北平中国学院教育专修科毕业后参加革命,并加入了组织。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张智忠在老家昌邑县建立起抗日武装,成立了抗日武装第七支队。

1938年,张智忠被任命为胶北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张智忠带领抗日队伍多次打击日伪军,屡建奇功,被敌人恨之入骨,悬赏万元要取他项上人头。

如今,久经考验、不屈不挠的他,为何会投降敌人?

原来,他们当时只有6个人,除了刚牺牲的一名战士,只剩下5个人。

眼下敌众我寡,又没有障碍物能够躲避。

而且敌人剑拔弩张,枪口对准了他们,如果反抗的话,绝对是要吃大亏,损失惨重。

再说,他们执行的是护送方特派员到寿光的任务,特派员身上带了黄金,这是重要的组织经费,不能出差错。张智忠做出了放下武器的决定,打算见机行事。

听他说放下武器,顽军军官很得意:“这就对了嘛,识时务者为俊杰。”

顽军军官大声说:“我数一二三,你们全部把枪放在前面,然后双手抱着头,谁要是耍花招,一个也甭想活!”

说完,他开始数数,数到“二”的时候,张智忠首先把手里的枪扔到泥水里,双手抱起了头。

其他战士见状,也都照着他的样子做。

见此情形,军官更加得意,对张智忠发号施令:“你们一步步向前走,我要把你们捆绑起来,但保证不杀你们!”

张智忠听了往地上一蹲说:“俺想拉屎,憋不住了!”说着,就要去解裤腰带。

他这么一说,顽军士兵扑哧一声全笑了。

顽军军官说:“不行,憋不住也要憋。”

其实张智忠并不内急,也没有解下腰带,而是在故意拖延时间。

他跟敌人磨蹭的时候,在观察周边的动静。

从眼前的情况看,这伙敌人是孤立的,而芦苇丛距离战士们不远,最好的办法就是返回芦苇丛,那样就不怕敌人开枪了。

当然,也有可能被敌人打中,但总比束手就擒、让敌人抢走黄金要好,这就是人们说的“两害相权取其轻”。

不过,顽军军官不让张智忠“方便”,他一挥手让三四个顽军士兵握着枪,一个士兵拿着麻绳走向张智忠。

他们大概判断出,张智忠是个领头的,“擒贼先擒王”。

张智忠不动声色,当那个士兵要抓他的手时,突然猛地抽回,然后一个勾拳击中对方的下颚。

那个士兵猝不及防,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张智忠没有片刻犹豫,迅速掏出了腰间的手枪,对着那个军官扣动了扳机。

如果对方有警惕,张智忠肯定不会得手,问题是顽军刚才太顺利,认为对手是怂包,失去了警惕,这才被张智忠成功反杀。

枪声响起时,那个军官根本就没有反应,就倒地身亡。

军官一死,士兵们惊恐万状,不知所措。

张智忠不是把枪扔出去了,哪来的枪?

原来他带了三把枪,腰间一把,怀里一把,后腰还有一把。

长期在险恶环境中作战,张智忠早就养成了有备无患的习惯。

当敌人缴枪的时候,即使搜走了两把,还有第三把。

这样就有机会翻盘:谁会想到对方身上有三把手枪呢。

短兵相接的时候,还是短枪更占优势,张智中虽然来不及拔后腰的枪,仅仅是一把枪点射过去,就打倒四五个敌兵。

与此同时,其他战士也夺下顽军士兵的枪,朝敌人开枪。

顽军士兵也不是木头,他们很快反应过来,举枪还击。

张智忠正打着呢,发现弹夹里没子弹了,他当即去口袋里摸弹匣。

这时,他突然听到一名战士喊了一声:“方特派员受伤了”。

张智忠扭头一看,见方特派员一手用力摁着腹部,腰都直不起来,方特派员显然是中枪了,还伤得不轻。

就在他一愣神的工夫,又有2名战士中弹倒下。

这一来,自己身边只剩下一个战士能战斗。

戏剧性的是,顽军这时候竟然逃了。

原来他们在对射中伤亡也不小,没了军官督战,大家谁也不想把命丢在这里……

张智忠急忙上前,将方特派员背了起来,艰难地向前行进。

走了几米远,方特派员突然喊停。

他想到,自己已经受伤,假如再遇到敌人,肯定无法脱身。

为了防止万一,只能把黄金交给张智忠,好让他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冲出去,将黄金交给组织。

他对张智忠说:“张书记,把我身上的黄金拿出来吧,以防万一。”

方特派员断断续续地说:“张书记,按照规定,我是不能将黄金交给别人的,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也只能如此。”

“及早把我丢下,你们走吧,希望你把黄金送到寿光独立团赵寄舟团长那里!”

赵寄舟

寿光也属于胶东,张智忠自然也认识赵寄舟,他们在特委不断见面,他率领的7支队,还是跟寿光8支队合并而来。

独立团则是赵寄舟另起炉灶建立起来的,此后打了不少胜仗,在胶东一带小有名气。

张智忠说:“放心吧,黄金一定会送到赵司令手里,但是我也要把你带出去!”

前行了大约200米之后,确定周围没有了动静,张智忠便找一个高坎将方特派员放下,一来喘口气;二来看一下方特派员的伤情,为他包扎一下伤口。

方特派员伤的是下腹部,子弹击中的伤口不大,但是血流不止。

张智忠将衣襟撕下一块,堵住伤口;再用绑腿缠在方特派员腰间,血终于止住了。

这时候他才感到右腿一阵钻心的痛,原来自己的大腿根部也受伤了,所幸没有伤到骨头。

张智忠如法炮制,也将自己的伤口包扎好。

身边的战士见了,心疼地说:“张书记,你也受伤了,让我来背方特派员吧!”

张智忠一挥手说:“不用,你提高警惕保护我们就是。”

又走了一段路之后,张智忠停了下来,他把方特派员放在一片草地上,黄金袋子也放在地上。

他还将一把短枪放到了方特派员的手上:“把枪拿着,以防万一。”

张智忠一边走一边跟那名战士聊天,虽然是自己手下的,但他对眼前的这个战士并不熟悉。

“小鬼啊,你叫什么名字?”

“张书记,俺叫徐满墩”。

“家是哪里的?多大了?”

“俺是徐家村人,今年18岁。”

“家里弟兄几个?”

“就俺一根独苗。”

“参军多久了?”

“张书记,我参军才两个月。”

这时候,张智忠的手被方特派员捏了一下,他当即明白了对方的潜台词,那就是警惕点。

是啊,现在他们身上带着两百两黄金,谁能担保不出事?

常言道,金子,只要一点点,就能让懦夫变成勇士,让天使变成魔鬼……

人心难测,巨大财富面前更是如此。

张智忠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他回头招呼说:“小徐啊,你到前面去吧。”

话音未落,徐满墩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刚才还腼腆的他,举起了手中的枪,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张智忠和方特派员。

张智忠背着方特派员,根本腾不出手来,心想这下完了。

就在这时候,枪响了,张智忠肩部中弹。

他身体失去平衡,跟方特派员一起栽倒在地上。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徐满墩也扑通一声,栽倒在地上。

开枪的不是别人,正是方特派员。

原来方特派员手中一直拿着张智忠给他的枪,打开保险,保持警惕。

他既要注意周围的情况,又提防着身边的这个新战士。

徐满墩倒下了,但并没有当场死去,他挣扎着坐了起来,对着张智忠跪了下去,带着哭腔断断续续地说道:“张书记,俺是一时糊涂见财起意,坏了良心……可不能把这事告诉俺爹……我对不起他老人家!”

说完,就因失血过多死了。

张智忠百感交集,有愤怒、责怪也有惋惜。

徐满墩死了,张智忠也受了伤,前路漫漫,敌人随时可以出现,吉凶难测。

就在这时候,附近传来一个声音:“听到枪声响,人肯定在附近!”

张智忠一听大喜,这洪钟似的、略带沙哑的声音太熟悉了,是游击队队长管锦堂。

原来管锦堂执行任务回来后,听说张书记几个人出去护送特派员,放心不下,来到附近,但是不知道对方走哪条路。

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枪声,循着声音过来。

张智忠大声喊道:“管队长,是我!”

管锦堂来了,看看地上躺着的徐满墩,又看看张智忠肩膀流血的伤口,诧异地问道:“张书记,这是咋啦?”

张智忠故作轻松地说:“没什么,这个战士不小心,擦枪走火!”

他为什么要隐瞒真相?因为徐满墩是一时糊涂,而且他留下遗言,为了不让其父亲伤心,张智忠说了谎话。

听了张智忠的话,管锦堂大惑不解,他寻思道:走火的话只会开一枪,不对劲啊?

他满腹狐疑,把目光转向方特派员。

方特派员听出了张智忠话中的意思,也随声附和道:“不错,是这样的。”

建国后,当地民政部门在确定徐满墩是不是烈士时,费了很大的周折,徐满墩年迈的父亲找到了方特派员做证明,因为张智忠在1941年就牺牲了。

方特派员看着老人期待的目光,又想起当年徐满墩在芦苇丛流泪认错的那一幕,就没有犹豫,在“枪支走火”的材料上签了字。

当时,管锦堂见方特派员也点了头,便不再追问,赶紧安排游击队员背着方特派员和张书记向寿光而去。

张书记和方特派员后来在处理徐满墩的事上,也留了很多争议。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