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房产频道 > 房地产金融 > 正文

产业探索之房地产:房地产金融创新模式典型案例之一

2019-08-26 21:22 来源:湖北广播网

  深度思考很累,也很难。但如果没有深度思考,一切只会浮于表面,只剩自以为然。

产业探索之房地产:房地产金融创新模式典型案例之一

  上一期中对于房地产金融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本期将结合具体案例,对房地产企业金融创新模式进行分析。

  根据CRIC研究中心研究,房企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金融行业中,其中大部分是为了促进房地产主业的发展,另有部分则有更深层次的布局考虑,将金融作为新的盈利增长点。从参与方式来看,主要可分为自行设立金融机构、参股金融机构和与金融机构合作三种。本期文章将主要梳理前面两种类型。

  一、企业主体成立金融机构

  房企进军金融领域,最为直接的方式便是在集团组织架构中设立金融板块,成立金控集团或金融机构,直接铺设业务。一些背景较雄厚的房企选择全面布点,同时开展如保险、银行、证券、资产管理等业务,在金融领域迅速扩张;一些服务商或规模较小的房企,则利用了房地产资源,选择热门领域试水,如互联网金融、社区金融等,在原有资源网络的基础上进行业务开拓。

  1、通过金控集团统筹,目标全牌照

  指房企直接设立金融控股集团,所有金融业务均在金控集团下开展。采用这一模式的房企资金实力较强,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布局,目标是获取全牌照的“大金融”。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多项业务间能产生协同效应,但需要大量金融人才和积淀才能将落实业务,否则可能概念意义大于实际。

  模式一:绿地——依托地产的综合金融创新

  绿地金融的布局将立足于“投资+投行”的大资管金融全产业链,分为金融机构投资、基金投资和管理业务、类金融业务和资本运作四大板块。绿地金融的业务模式创新、业务多元化,依托房地产资源又能单独盈利,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最具潜力的主要包括:

  互联网金融

  对于绿地来说,互联网金融平台“地产宝“并非为自身融资设立,其主要业务是联结撮合中小型房企与金融机构,并收取管理费用,房企通过平台的融资成本约在6-8%。相比普通平台,绿地地产宝的竞争力在于: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绿地在房地产行业的经验使其能更好地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资金安全性;对于中小房企来说,绿地与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使他们易于获得低成本融资,对利率的设定并不受限于品牌,而能更多地考虑项目的情况;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绿地品牌更可靠,减少了对“卷款跑路“等现象的担忧;在销售渠道方面,绿地除了通过阿里、平安、腾讯、360等合作分销外,自有售楼处和社区也能形成广阔的布局。

  特殊机会投资基金

  绿地香港正计划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设立特殊机会投资基金,对不良资产进行再开发,也为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辅助,这部分业务颇具想象空间。2014年,绿地在宣布与信达集团的合作中便曾提到,“将在金融资产重组以及运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由绿地将重组后的优质房地产等金融资产项目再开发后推向市场,形成房地产等领域独特的‘重组资产-优质资产’业务模式”。资产管理公司以往的操作模式是,将从银行收购的不良资产(如土地、项目等抵押物)在各地产交所、金交所挂牌,以转让、拍卖等形式将不良资产卖给接盘者,赚取其中的差价。合作后,双方可将低价获取的不良资产交予绿地进行开发、包装和出售,尽管拉长了周期扩大了风险,但能获取更高的利润;亦可作为平台,为这些不良资产按照区域、产品线等特点,寻找合适的房企作为下家,收取管理费用。同时,绿地自有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项目一旦遇到,也可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处理。

  PPP模式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政府将参与全过程经营。绿地目前的地铁投资业务便采用了PPP模式,具体培育形式还在商讨中。但通常来说,由于融资成本将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的力度决定,房企能获得财政补贴和银行提供的低成本融资,以及政府提供的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沿线土地使用权等。除了所开发物业的运营管理收益外,建成的上盖物业销售也能带来现金流。

  参股金融机构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