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教育频道 > 出国 > 正文

从稀有到平常:什么时候出国变得这么简单了?

2019-10-08 09:49 来源:湖北广播网

  原标题:从稀有到平常:什么时候出国变得这么简单了?

  如果说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那当代青年的世界,一定远比父辈宽广。

  从新中国第一本护照问世到改革开放前的 30 年间,中国公民普通护照只签发了 21 万本,年均约 7000 本;而在 2002 年到 2017 年的十多年间,中国公民普通护照签发量达到 1.73 亿本,年均签发 1080 万本。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手持护照迈出国门。这是时代递出的一颗糖果,让说走就走成为一种可能。

  学海无涯

  “改变世界可以非常简单,它可以简单得变成作为世界不同地区的沟通者,并找出更多创造性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像我母亲或农民这样的群体。”

  2016 年 5 月,一名在湖南农村长大、上大学才第一次进城的中国青年何江,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讲台上,作为哈佛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

  那一年底,有 136 万中国人在国外学习,中国面孔出现在全世界的校园里。

  如今,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一个地方,在外留学生比中国多。全球每 6 个留学生里,就有 1 个来自中国大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知识总能冲破界限。

  1950 年 9 月,25 名青年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后分别赴东欧五国,他们是新中国第一批国家公派留学生。

  1978 年 12 月, 52 人乘法航途经巴黎转乘美航历 25 小时抵达华盛顿,这是新中国向美国派出的首批留学人员。

  1984 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到现在,自费留学已取代公派留学,成为国人留学的主流方式。

  从 1978 年到 2018 年,超过 585 万中国青年出国求学,他们当中近 85% 携所学回国发展,时移世易。

  筑梦无界

  远赴异国打拼,是“护照青年”的另一种模式。

  今年 4 月,在中铁建中土尼日利亚有限公司工作的河南小伙孔涛,因为对当地发展做出的贡献被封酋长,那是他远赴飞行距离一万多公里外的西非工作的第九年。

  目前,约有多达 6000 万的华侨华人,分布在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银行发布的《人口流动与汇款专题简报》显示,2018 年,中国接收了 674 亿美元的海外务工人员汇款,成为全球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汇款流入国。

  在海外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在时差气候与饮食起居之外,在乐不思蜀和形影相吊之间,工作上的挑战才是日复一日。

  无论是从工作性质还是工作环境来看,海外打拼都不是“边玩边赚”那样轻松。

  据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中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工作任务相对繁重的行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等条件相对艰苦的地区,是中国企业境外承包工程的主战场。

  不过,奋斗在海外的青年,有他们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应该趁着年轻,多做有意义的事。”22岁的成都青年牟哲鸣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那时,他正要随其他 16 名青年赴毛里求斯做志愿者。

  行者无疆

  不是留学,也不是工作,看遍世间风景,才是“护照青年”的最大愿望。

  “旅行者和街头艺人之间有着相通的本质。街头艺人粉墨登场,对他们来说,处处是舞台。而旅行者虽然素面朝天,可在我看来,处处都是人生。”

  从走出格子间踏出旅行的第一步到成为微博粉丝超 200 万的职业旅人,小鹏在《背包十年》一书中写下这样的感悟。

  据某在线票务服务公司出境游订单的统计,2018 年,80 后、90 后和 00 后这三个年龄段的游客,占到全部出境游客的 60% ,青年人成为出境游当之无愧的绝对主力。

  他们将旅行拍成 vlog 分享到社交平台,他们将朋友圈定位到全球各类小众景点。

  将时间拨回 1997 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那时候,出国刚刚从“探亲”向“旅游”转变。

  当我们决定要出发的时候,最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了。如今,中国人爱上了旅行,将“余裕”变成记忆,将记忆存在世界各地。

  数据显示,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和境外旅游支出,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一位。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