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旅游频道 > 游记 > 正文

四川冬泳领头者"游记":68岁"泳"士游遍21条江河11大湖泊

2019-10-08 00:27 来源:湖北广播网

  寒冬到来,又到了“起床靠勇气”的季节,但有一群不怕冷的人,却仍然在坚持游泳。冬泳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在寒冬腊月的时节下水,不仅考验体力,更考验毅力。今年68岁的陈学勤是四川省冬泳委员会主任,有着近60年游泳经验,被广大冬泳发烧友称为“四川冬泳领头者”。

  几十年间,从长江、黄河到红河、澜沧江,从泸沽湖、洱海到青海湖、鄱阳湖,喜爱游泳更热爱冬泳的陈学勤游遍了中国21条江河11大湖泊,书写出了属于“泳”士的人生“游”记。

  从“水中鱼”到“天上鸟”

  学业与科研两度使他暂缓游泳

  今年68岁的陈学勤身材健壮、精神矍铄,光头和墨镜给人的第一印象特别深。他笑着解释:“这都是游泳‘惹的祸’,为了游泳时方便,我把头发都剃光了。”陈学勤被身边人称为“游泳症患者”,他则用一句诗意的话感叹:“我是前世的鱼,离不开今世的水”。

  陈学勤与水的渊源要追溯到童年,在嘉陵江边长大的他,可以说是玩着水长大的。“我从小就喜欢水,上学前就爱到小河里玩。上小学的一个夏天学会了很不标准的‘抬头蛙’,从那以后每年夏天都要去河里游泳。”陈学勤回忆。

  年轻时,陈学勤不仅是游泳健将,更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但在初中二年级选上了飞行员以后,就暂别了最喜欢的游泳。”陈学勤说,直到进入大学,他才利用课余时间重拾儿时的爱好。上世纪70年代,陈学勤被保送到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加入了校游泳队,游泳的环境也从自然江河转战标准泳池。

  大学毕业后,四海为家的工作性质,使得陈学勤再次中断自己心爱的游泳运动,十年如一日扑在科研项目上,成长为一位教授级高工。后来,陈学勤被调往省上相关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生活较为安定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归到水的怀抱。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去游泳池里畅游一番,偶尔还会到周边的河江游几公里。

  游泳不分严寒酷暑

  从游泳爱好者成为冬泳领头者

  游泳尤其冬泳,在泳池里游,更要到自然的大江大河里游。这些年,从长江、黄河到怒江、澜沧江;从广东的珠江、西江到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从湖北汉江到湖南湘江、江西赣江,还有泸沽湖、邛海、洱海、青海湖、鄱阳湖……陈学勤游遍了中国21条江河11大湖泊。

  在陈学勤看来,在自然江河中游泳最为畅快,因为在广阔的环境里不受距离的限制,更能激发激流勇进的豪迈,“我在长江漂游最多,从上游往下游漂游时,在水中有一种一泻千里的刺激!最使我难忘的,大概是在三峡大坝蓄水后,我在湖北秣归县和重庆万县(现万州区)宽阔的江面上横渡,真有一种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感觉。”其实在当飞行员的时候,他对游泳的“瘾”依旧不减,还留下了一段笑谈,“我20岁在西藏的时候,有一个夏天忍不住跳进了雅鲁藏布江,结果冻得赶紧上岸——冰山消融的雪水实在冷了!”

  “由于我太喜欢游泳,九十年代的时候,四川大学游泳队找到了我,邀请我参加每年一月一日的成都市冬泳锦标赛,第一次就拿了第一名。就这样,我‘被迫’开始游冬泳了!”因为每日必游的习惯,陈学勤逐渐成为成都游泳圈子里的名人;尤其是那次参加冬泳比赛后,他接触到冬泳这一“令人的内心热血沸腾”的运动以及一群冬泳爱好者,他的“游泳时令”从此扩展到寒冬腊月。陈学勤认为,冬泳的定义并不是冬天游泳,“冬泳是一年四季都能游”。多年来,陈老几乎天天下水,“实在没条件游泳,我就到浴室开着冷水淋一淋。”

  2006年年初,经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注册,四川省游泳协会冬泳委员会正式成立,陈学勤担任主任职务。当年4月,四川省游泳协会冬泳委员会举行了成立大会,来自全省的26个冬泳协会,800多名冬泳健儿在乐山进行了四川省第一次漂流大渡河活动。

  “游泳者不怕严寒酷暑,不畏惊涛骇浪。春夏秋冬,天天抒发着自己的壮志豪情,面对广阔的祖国大地,展示着特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陈学勤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从热爱到钻研

  撰写数万字冬泳体会

  在陈学勤成为四川省冬泳委员会主任后,向他请教冬泳问题的人越来越多。现在,陈学勤几乎每天上午都要在“四川冬泳人”群里和全省各地的游泳爱好者分享心得。秉着科研人的钻研精神,他花费了大量精力,将复杂的游泳动作分解,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述,更配以用生动的动画演示。“外省给我的称谓是‘四川省冬泳委员会陈主席’,四川称谓则是‘陈主任’,我必须总结冬泳的心得体会,才能指导全省的爱好者,如果我不认真研究总结,就对不起大家!”陈学勤说。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