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旅游频道 > 游记 > 正文

雅戈尔董事长李如成五一游记:中村别样美

2019-10-08 00:19 来源:湖北广播网

  又是五一小长假,听同事说,中村民宿建设得不错,与小芳(李如成夫人,编者注)商议一番,决定驱车前往!

  因为起得早,路上不怎么堵,转了两个高速,不到一小时就到了皎口水库的大坝。正好有个停车场,我们就下来看看。

  是日天空明朗,也无风雨也无晴。水库两岸青灰色的丛林,倒映在镜面的碧水中,宛如一幅天青色等烟雨的水墨画,让我的心慢慢沉静。我遥望大坝,环顾四周,感受着上苍赐给我的天然艺术品。

  看着看着,水面仿佛漾动起来,倒映的画面不见了,隐隐浮现出一幅旌旗幡动,万人奔腾的工地场景……

  那是五十年前的一个春天,省、市领导拨出两亿多元资金,组织两万多民工建设皎口水库!即便现在看来,这个决策也是多么伟大和不容易啊!

  那个年代,干旱与水涝一直是鄞西地区居民很大的困扰。依稀记得,小时候连续下半月雨,家里地板就会浮起来。把洗澡脚盆浮在上面即可划船。如果数月无雨,南北塘河就会河底干裂,船、桥都被闲置。还记得一九六七年夏天,塘河干涸,生产队为了解决饮水问题,在村里打了好几口井。但由于僧多粥少,水桶根本无法打水。我们只好沿着井壁爬到井底,用铁碗一碗一碗把水盛到水桶,半天才能打上半桶水来……

  那时才真正理解古人说“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的心情!

  听说要建水库,有些社员不愿意离家,我却欣然报名。其实也不懂什么国计民生的大工程,主要是不用每天下田干农活、生产队又能计工分、每月还有十几块补助、还能吃食堂、不用天天烧饭,岂不快哉!

  当时我们的驻地是大皎公社细岭村,四周高山环抱,密林丛生,一条洪溪沿山沟蜿蜒而下。村里有一百多户人家,种满了银杏树。印象中还有一颗古松,四人合抱都围不起来。

  我们被安顿在村里最后一排老屋。同屋七八个人一聊起来都是知青,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当不了工人,做个民工也不错嘛!

  屋后是一滩溪流,清澈的溪水昼夜不停地向下奔流,发出欢快的水声。水声虽响,却也无妨,因为我们年轻人喜欢酣睡。溪涧之中有块巨石,闲暇之时我总喜欢爬上去吹笛子。不熟练的“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的笛声与大自然的天籁交融在一起,就是我那个年代的交响乐了……

  民工组织按军队编制。我们公社是一个民工连,约一百多人。大队是一个排。首期任务很简单,就是修建公路,把公路从山地建到山腰。工种里技术要求高,有风险的工作,就是打炮工。用锤子炮钎在岩石中打一个炮眼,把炸药雷管放进去,把巨石炸松。

  翌年,大坝工程开始启动。民工增加到两万多人,我们石碶民工连还来了四十几位女民工,一看多数也是各地知青,编了一个妇女排。这下子工地活跃起来,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在不到几平方公里的山坳里,汇聚着几万民工,整座山仿佛都沸腾起来了。每个排都在驻地和工地插上旗帜,一时间,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白天黑夜,高音喇叭响彻云霄。每天播放毛主席的语录歌和著名演员戚雅仙唱的越剧《婚姻曲》“红太阳当空照,五星红旗迎风飘”。当时机械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工活靠锄头和肩挑,但年轻的民工们干得热火朝天,大有一番“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象!

  历时三年多,大坝终于建成。这座蓄水一亿立方米的水库,不仅使鄞西二十四万亩农田旱涝保收,还支持宁波许多大工业的发展,以及宁波市民用上清洁的饮用水。现在想来,我们曾经为建设水库出过力,流过汗,也有点小小的自豪感!!!

  民工的劳动强度比生产队相对轻松。集体生活让空余时间多了起来。年长一些的工友就与当地村民交流起来成为朋友,也有的开始接触男女私事谈起恋爱。我刚满十八岁不太懂事就拼命借书阅读。那个时代,文艺类小说不多,我就从毛选四卷中特别是主席引用的典故里深入到另一个天地。当时最流行的是毛泽东诗词已发表的三十七首、未发表手抄的三十七首和各位大家的评论。还学习了鲁迅文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著作,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尔兰女作家的《牛虻》、以及《红楼梦》和能借到的一些五四散文、历史小说等。现在看来,两年的民工生涯给了我遨游书海的自由,不亚于上了工农兵大学!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