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视觉焦点 > 风景图区 > 正文

泸州龙马潭区:处处皆风景 绿水青山入画来

2019-09-11 18:37 来源:湖北广播网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7日电 (邹立杨 姚艾青)近年来,泸州市龙马潭区以打造全域幸福美丽新村为契机,着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让城市形象提档升级,乡村环境优美宜居。建区以来,共实施城建项目20个,累计投资33.5亿元,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8.53%。实施重点治理项目11个,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空气优良天数达286天。

北滨公园。杨尚威 摄

北滨公园。杨尚威 摄

  “咔嚓咔擦咔嚓……”在龙马潭区罗汉街道高坝片区雨污分流项目施工现场,几台钻井机正在忙碌地工作,整个施工现场分两班倒,昼夜施工,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为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江河,我们区正在推进场镇雨污分流二三级管网建设。”龙马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各街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预计年底实现全区场镇雨污分流设施全覆盖,收集率达90%以上。

治理后的玉带河。 姚艾青 摄

治理后的玉带河。 姚艾青 摄

  推进场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仅是龙马潭区推进长江大保护,全域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的美丽剪影。按照“前端雨污,分流纳管;途中管线,科学合理;末端排口,水质达标”的原则,龙马潭区上下联动,多点多极发力,下好防污治污“先手棋”,推进截污支管建设、雨污分流改造、流域治理、乡镇污水管网建设、农村聚居点污水治理。5大类12个项目全面开花,预计总投入10亿元,深入推进主城区雨污分流及截污支管等建设。截至目前,主城区19.32平方公里的雨污分流及配套截污支管建设项目完成综合管网探测约91.2%。

  走进莲花池街道国美绿洲小区,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顿生舒适惬意之感。小区林荫道旁摆放着垃圾分类宣传展板,一组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分外显眼。

  “我家的积分现在有10892分啦,可以兑换更多日常生活用品啦!”居民周文香通过扫码方式查看自家积分,看到显示屏上排名前三的数字,心情特别高兴。

  “国美绿洲小区的职能垃圾分类项目,是我们公司在川南地区的首个试点,”湖南阅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介绍说,智能垃圾分类主要通过“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管理,居民通过扫描方式丢垃圾、获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自2018年初试点以来,该小区的垃圾分类效果越来越明显。

  为激励广大小区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龙马潭区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给予每户居民每月领取免费垃圾袋2盒、不可回收垃圾换积分、高于市场价回收可再利用垃圾、排行榜表扬等激励机制推进垃圾分类。

  “现在大家丢垃圾都很积极主动,小区环境整体提升了,我们的管理任务也减轻了。”小区物业经理秦开袁说,过去垃圾箱乱摆、垃圾乱扔、蚊虫乱飞的情景早已一去不复返。

大冲头村新建的垃圾中转站·阳光堆肥房。姚艾青 摄

大冲头村新建的垃圾中转站·阳光堆肥房。姚艾青 摄

  据了解,近年来,龙马潭区积极探索形成“前端户分类、终端村收集、末端街镇转运”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推进全域垃圾分类进程,扮靓城乡容颜。

  随着各类环境治理措施的深入实施,该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各大小市场、背街小巷全域硬化,实现垃圾收转运设施城乡全覆盖。集中打造完成空港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带、沿江生态绿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建成省级以上卫生乡镇(街道)8个。全区各街镇共配置垃圾分类桶12余万个、垃圾果皮箱4800余个、清扫保洁员1800余名、生活垃圾专职清运人员100余名、垃圾分类管理员60余名、垃圾分类巡查员210余名、各类垃圾清运车160余辆,建成垃圾中转站80余个,95%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太感谢政府了,我家没花一分钱,就完成了厕所的改造和化粪池的修建,生活变得方便多了。”一大早,双加镇大冲头村精准扶贫户张泽明起了个大早,将自家刚建好的厕所彻底打扫了一番。

  随着张泽明家厕所改造的完成,大冲头村拉开了“厕所革命”的序幕。全面启动该村厕所(改)修建,村民们的生活将提档再升级。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