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教育频道 > 高考 > 正文

​新高考对中学的挑战与机遇

2019-06-27 14:59 来源:湖北广播网

12月11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举办、中国网教育频道承办、爱培优协办的2018中国教育家年会中国好教育盛典暨新高考中学校长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圆桌论 坛第一个环节, 多位一线中学校长就《新高考对中学的挑战与机遇》话题,展开激烈讨论。

​新高考对中学的挑战与机遇

主持人:

李立勋    北京爱培优新高考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嘉      宾:

沈忠杰    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

张丕学    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副校长

尤为军    江苏省盐城一中副校长

孙东起    山东省莱阳九中副校长

​新高考对中学的挑战与机遇

北京爱培优新高考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立勋

主持人:  今天的四位校长虽然来自于不同的省份,但是他们都在经历新高考。沈校长的浙江省是在  2014  年启动的新高考,是首批新高考试点省份之一,到了  2017  年的时候,已经迎来了第一波的新高考考生。张校长和孙校长的北京和山东是在  2017  年的时候,迎来第二批新高考的地区。尤校长的江苏省则是从  2018  年的时候正式进入新高考,虽然说新高考有一些调整,但江苏省还是如约而至。

我先抛出第一个问题。各位校长觉得新高考和我们传统的高考模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新高考对中学的挑战与机遇

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沈忠杰

沈忠杰:  我们浙江是全国第一批高考试点的省份之一,从  2014  年试行至今已经  4  年多时间了,两届学生也已经毕业。这  4  年多的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新高考对学校办学和育人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归纳了一下,主要发生了四方面的变化。

第一,普通高中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从原来的整齐划一转变为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且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浙江这几年通过调研发现,  90%  以上的教师和学生赞同自主选择课程,有  85%  左右的学生表示喜欢选课走班,愿意两次考试。

第二,从学生的学习来看,从原来的指令性转变为有选择的学习。因为这一轮高考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选择性。跟其它公布方案的省份相比,浙江的选择性是最大的,不仅学生的考试科目可以选择,考试时间也可以选择。正因为有了这样大的选择性,所以在这几年的新高考改革当中,就必然产生了一生一课表、赋分制度、生涯规划、选课走班等一系列举措。

第三,学校的办学来看,从原来的千校一面逐渐向多样化、特色化转变。这一轮的高考改革,其实对我们普通高中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洗牌。一些原来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升学率很高的学校,可能没有踏准节奏,在短短的几年当中,变得不再那么优秀了。反过来,有一批学科专长的,办学有特色的学校,一下子就脱颖而出。

第四,高校招生模式来看,从以考分为主的统一录取转变为多元的录取方式。现在我们浙江三位一体、自主招生、高考录取三种并行,仅以高考分数录取的人数也越来越少,而其他两种的录取比例人数在逐渐的增加,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在浙江的招生更为明显。

​新高考对中学的挑战与机遇

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副校长张丕学

张丕学:  北京今年高二年级是第一届新高考的考生,结合这两年新高考一线管理及教学的过程,我谈几点感受。

第一点,从学校层面来说,外在感受是教学班代替过去的行政班,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内在办学理念的变化。高考改革其实质是通过考试的改革最终倒逼学校进行育人模式的改革。既围绕“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三个维度进行改革和实践,而育人理念的变化最重要的是不能仅关注教学质量,更要关注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这一切变化的根本在于教师课堂的变化和实践。我觉得这才是新课改我们学校最大的变化。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