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教育频道 > 高考 > 正文

读懂考研人数九年首降的“风向标”

2024-01-02 18:03 来源:湖北广播网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3年12月23日至25日举行。对于备受关注的考研报名人数,教育部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公布数据:438万,比上年度减少36万,下降约7.6%。这也意味着,2015年以来我国考研报名人数连续8年增长态势就此终止。(12月19日《光明日报》)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一直保持高位增长。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2年的7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15.8%; 2023年更是达到474万的历史高位。2024年的招生考试在即,报考人数已止步于438万,出现九年来的首次下降。个中“理性”因素,值得社会关注与思考。

其实,“考研热”的增长乏力在今年的报考中已初露端倪:较上年仅“增长17万人”的 3.7%涨幅已让人对未来“遇冷”有所预期;且如辽宁、黑龙江等省的报考人数已出现下降,而四川也仅增0.4万人;综合分析导致考研报名人数“首减”的成因,不无多方面因素。首先,考研性价比下降让考生不再盲目“跟风”。回顾过往,考生考研主要动机是为提高自己就业和从业核心竞争力,多数考生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用人单位更是以居高不下的招聘门槛助力“考研热”升温。但随着“文凭不等于水平”理念的渐趋深入人心,读完硕士可能同样面临就业难已成不争现实,盛行一时的“研究生即就业”认知遭遇挑战。花费巨大代价去追求一个相对有限提升的性价比质疑,让“考研热”失去往日光环。

其次,多重客观因素也对“考研热”产生分流、分心、理智的降温影响。比如,考公考编的持续升温,既为考研大军分流,也向考生传递出“就业为先”理念;多所高校“步调一致”地祭出延长专硕培养年限的举措,也向社会释放出“读专硕需付出更多时间成本”的明确信号:近年来“高校清退不合格学生”的新闻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加之“论文外审”等措施落地,让研究生学历的“严进严出”渐成大势。

解读考研人数九年首降,无需将其简单理解为对考研的“失望”,而应从人才培养、职业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更深层面理性思考。纵观当下社会,学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则应是劳动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对行业发展及职业创新的深度了解。职场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个体,而非过度追求高学历的“纸面英雄”。大学毕业生是否决定考研,应该是对自己发展潜力评估和个体职业规划的理性判断。放弃考研绝不等同于放弃进修和提升自我的机会,毕竟职业发展无上限,而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就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应有状态和必由之路。

围观考研人数九年首降,更需包括高校在内的整个社会对人才培养、职业观念和教育体系的理性思考。追求高学历无可厚非,考研读博也当得到鼓励;但“唯学历论”则不足取。尤其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更当看水平、重能力,不拘一格;高校要更加注重学科和专业的实际应用性,务实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要引导社会对于人才需求更加注重全面素质,为职业发展提供更具多元化的选择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