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财经频道 > 财经日历 > 正文

高新产业增加值全省第二 规上企业利润增长20.

2019-09-17 12:04 来源:湖北广播网

上半年,襄阳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3.4%,实现增加值460.4亿元,仅次于武汉,居全省第二位。今年1月至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1.32亿元,同比增长20.9%。

工业经济,夯实了襄阳高质量发展底盘。1月至8月,襄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2亿元,税收占比68.6%。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8%

152个亿元项目投产和在建

最近,襄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塑业包装材料生产线一片繁忙,该生产线是与襄阳鲁花一、二期油脂生产的配套项目。去年,襄阳鲁花上缴税金突破1亿元,增幅为26%。

襄阳鲁花从事食用植物油、花生粕、菜籽粕的生产、加工及销售,是鲁花集团旗下最大的生产基地。2013年7月底,襄阳鲁花投资1亿元建设二期项目,新建菜籽榨油车间、保质车间、粕包装车间,2013年底建成投产,综合产能提升50%。2014年,襄阳鲁花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三期建设,上马塑业包装材料生产线,与一、二期油脂生产项目配套,2018年底建成投产。

2017年8月,襄阳鲁花投资8亿元建设四期扩能项目,建设榨油、滤油、仓库等设施。仓库和榨油项目将于今年底建成,其他车间2020年底建成投产。建成后,襄阳鲁花产值将达50亿元,新增税收过亿元。

2018年,襄阳鲁花主要经营指标均创出历史新高,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5亿元。

这是襄阳工业投资强劲势头的一个缩影。今年1月至7月,襄阳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8%,高于全省增幅4.9个百分点。奥利斯智能装备制造、中钒光储用一体化示范项目等72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投产;卡为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中车交通汉江捷运装备总部基地、骆驼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8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全市新进规企业73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1589家。

完备产业链抵御风险

汽车制造业逆势增长8.2%

8月26日,襄阳光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8台自动喷涂机器人为汽车天窗喷涂作业;4条机器人焊接生产线上,数控自动焊接机、抓举机器人、点焊机器人与产品稳定链接;自动化电泳生产线,产品从一端进去,另一端出来时便光彩熠熠……董事长李光瑞称,产品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神龙、日产、雷诺等建立了稳定的产业链关系。

为解决中小制造企业流动资金难题,襄阳市从今年春季开始,对产业链条上的龙头企业,改变以往的“1+3+6”付款模式(即当月的供货款,公司要等3个月后才能拿到80%的承兑汇票和20%的现金转账,资金实际到账是在9个月后),实行即收即付。如今,光瑞公司当月的货款,下月就能拿到即收即付承兑汇票。

神龙公司襄阳基地、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和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等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均采取这种付款方式后,位于该链条上的襄阳143家中小制造业企业,可增加流动性资金1.7亿元。

完备的产业链为襄阳制造业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1月至8月,在全国汽车产销同比下降的大环境下,襄阳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2%。装备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50.6%,比去年底提高1.4个百分点,产值增长11.7%。

高新产业增加值460亿

总量居全省第二

襄阳高新区,湖北嘉辐达绿色节能新材料生产车间,上料、窑炉控制、集棉、包装、货物周转……公司科研团队与设备制造商联合开发的全数字化、智能化的高端玻璃棉生产线今年1月投产。

嘉辐达公司副总经理王建雄介绍,废旧玻璃经分拣、清洗、粉碎、配料、熔化、成纤,制成新型无机保温材料,玻璃棉产品质量轻,不燃烧,易加工,不变形,无污染,不霉变,应用于航空航天、火车、舰船等领域。公司致力于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玻璃棉生产基地,已形成年产20万吨玻璃棉产品能力。

嘉辐达公司拥有国家专利50余项,参与玻璃棉行业新国标编制,生产的超细玻璃棉直径4至6微米,出口欧洲、东南亚等市场,被国家税务总局列入《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目录》名单,湖北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华中地区市场占有率62.5%。

据介绍,今年1月至8月,襄阳工业企业投入研发费用为19.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3%;襄阳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34.9%,实现产值145.1亿元。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