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视觉焦点 > 风景图区 > 正文

对话欧行奇:育种要受得住煎熬 麦田是世界上最好风景

2019-08-30 00:56 来源:湖北广播网

“一年365天,大概有多少天会在麦田里?”

  “除了过年,其他时间都是在麦田或者实验室,大年初一虽然不用去地里干活,但也要去麦田边转一转,已经是习惯了。”欧行奇教授面坐在麦田边,一边看着随风摇摆的麦子一边回答着记者的采访。

  随着自然灾害天气的增加,仍旧能够保持稳产和高产成为所有小麦育种家面临的突出难题。然而,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家欧行奇教授却坚持着小麦传统育种方法,利用独特的育种理念选育出了目前河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当家品种——百农207。

  百农207

  自2016年秋播起,百农207在河南省及黄淮南片推广种植面积连年排名第一位,据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统计,2018年秋播种植面积达2036万亩,2014年-2018年累计推广种植5909.4万亩。权威部门分析指出,今年秋播种植面积仍将持续扩大,未来3-5年内领先地位不会动摇。

  百农207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百农207有四大法宝。

  第一,抗灾避害: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先后经受住严重的穗发芽、干热风、倒春寒的考验。

2018年百农207耐倒春寒表现

  第二,稳产高产:在2015年到2017年,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主导小麦品种播量试验,在亩播量10-15kg范围内,产量连续3年第一。

  第三,中筋优质:百农207在农业部组织的谷物品质检测中性状评分综合达到88.83,连续2年位列第一。适合加工面条、馒头和饺子,满足大众生活需求。

百农207面粉制作的馒头

  第四,好种易管:新乡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李璐告诉新浪科技记者,百农207综合抗逆抗病能力强,非常适合农民粗放式种植管理,用当地的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皮实”,好种好管,产量高,因此很受农民朋友的喜爱。

  育种就要身体上受得住煎熬,心理上容得下委屈

  作为一位育种人,欧行奇在聊天中提到自己青少年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时期,因此要立志为中国的粮食增产做出贡献。

  欧行奇百泉农专毕业留校后,师从黄光正先生和茹振钢教授,曾先后参与培育推广百农62、百农64、百农矮抗58等优良小麦新品种。其中,百农矮抗58连续6年成为河南省及黄淮南部麦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过2.6亿亩,201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主持培育百农207的基础上,由他带领的团队先后培育出晚播早熟新品种“百农201”、耐旱节水新品种“百旱207”,2017年同时通过河南省审定,一致表现多抗广适稳产高产优质,同样深受农民的喜爱。经过十余载对小麦基因的一步步筛选和培育,欧行奇团队近两年又接连培育出百农307、百农607等矮秆多抗高产系列优良品种,使小麦单产更高。

  小麦育种研究工作历来十分艰辛,常人难以想象。用欧行奇的话说,就是要身体上受得住煎熬,心理上容得下委屈,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在麦田里,就连大年初一,也要在田间地头转转,看看新培育的品种长势如何。

  欧行奇谈到自己刚开始独立开展育种,没有资金支持,没有试验田,团队没人来,常人不理解,工作没业绩,前途很渺茫,感慨当时很无奈、很无助,确实非常艰辛。特别是没有工作室,只能把自己的家当工作室,成千上万袋用于试验的小麦种子都只能放在家里,摞的整整齐齐。整个房间除过睡觉的地方之外,都是与小麦相关的东西。

  现在条件改善了,思想上仍不敢有半点懈怠,快马加鞭奋勇争先,撸起袖子加油干,大胆尝试规模化育种,采用人海战术,农忙时节基本上150人在田里同时干活,政府拨的款远远不够,大部分工人的工资都是自己用品种开发挣的钱来支付。欧行奇还笑称:“自己开发品种挣的钱最后也基本用于科研,越干越存不住钱。”

  欧行奇的小麦试验田有500多亩,和当地的农民相比,他们团队每个人的工作量相当于当地农民的10倍左右。当地的农民每人种一亩半地,他们平均一个人种25亩地。他开玩笑说:“我们不是一般的农民,我们是农民中的农民。当地村民一开始都认为我们是山里人,并不知道我们是百泉农专的人”。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