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气韵生动 墨写诗情

2019-06-12 01:15 来源:湖北广播网

    刘岩石2018年的作品《盛世东莞》,显露着他对“气韵”的追求。 东莞市工人文化宫供图

    讲座现场,听众根据刘岩石的讲解观看画册。东莞市工人文化宫供图

    刘岩石讲授如何欣赏中国画。 东莞市工人文化宫供图

    ■身边的艺术家

    ●文:李彤晖

    3月3日上午,画家刘岩石做客东莞市工人文化宫,为市民带来一堂名为“《壮阔东江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名画家作品展作品赏析与学习分享会”的讲座。

    刘岩石是位艺术成就颇高的中国画艺术家,他讲座的内容结合了其从艺多年的经验与探索成果,为到场观众详细解释中国画赏析的要点、特点以及美学要素,并以东莞著名画家张群炎为例,介绍了一些中国画的学习方法。

    对“气韵”与“神韵”的不懈追求

    刘岩石以战争题材闻名画坛,曾创作过《湖广禁烟》《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等系列作品,广受社会人士好评。除此之外,刘岩石其实对山水画与花鸟画也有深厚的理论研究与绘画功底,在书法上亦有不俗的功力,其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是位名副其实的实力派画家。

    “中国画历史悠久,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体现在笔墨、色彩、造型、构图以及透视上。”刘岩石认为,中国画的笔墨追求源于文人画的审美趣味,艺术家追求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笔墨趣味融合,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中国画的造型讲究不拘泥于外形的相似,注重表现对象的‘气韵’与‘神韵’,注重画家‘胸臆’的抒发。”

    “气韵”出自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古代重要美学原则——“气韵生动”;“神韵”则是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论述谢赫理论时对人物画提出的要求,后成为中国传统绘画重要的美学原则。从讲座的内容和其作品来看,刘岩石以这些思想为基石,构建起自己的中国画美学观念。

    刘岩石的山水画与花鸟画作品,具有明显的“气韵生动”的特点。例如,他的写意花鸟作品里所采用的局部特写构图,在传统笔墨技法基础上放大细节,通过局部特写来表现描绘对象的整体气势,为有限的篇幅注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对“神韵”的理解,最好的体现是刘岩石的历史题材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中,人物是承载历史事件的核心,要求人物具有“神韵”的同时,也考验画家的图像叙事能力与构图能力。刘岩石曾创作过连环画,历史题材作品的构图有极强的镜头感,他擅长营造“纪念碑”式的庄严与宏伟,加上深厚的造型功底,笔下人物无不生动传神。

    “(中国画)在构图、透视的处理上有别于西方绘画,以多角度、多视点的‘散点透视’为主。”从刘岩石的历史题材作品中不难发现,为了表现众多人物特点,他经常采用“散点透视”的处理,通过主观意向的自由组合空间,进而创造出许多具有史诗感的历史画面。

    从布局开始欣赏中国画

    优秀的作品对于画家来说,仅供欣赏远远不够,还需要有鉴赏作品好坏的能力,从而发掘出值得自己学习和思考的部分。在这方面,刘岩石有着清晰的逻辑思维方法。

    在刘岩石看来,欣赏一幅中国画的开始与关键部分是观察作品的布局。他认为,布局和谐、意境深远以及是否有作者的个人风格决定了观众对作品的第一印象,能吸引观众仔细研究的作品在这些方面都有过人之处。

    “布局是一种画面设计,作者胸怀的天地可以从画面的布局中表现出来。”刘岩石说,中国画的布局中,填充画面是一种学问,“留白”也是一种学问。对布局影响最大的是画家自身的学术修养,中国古代以此作为画家与画匠的区别。

    布局之后,线条则是中国绘画最重要艺术语言之一,也是艺术家成就与风格的呈现。在中国画品评中,最常见的就是对线条的评价。刚健挺拔、飘逸洒脱、浑厚苍劲等形容词都是对优秀线条的赞美。刘岩石认为,不同的线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而这些线条的应用,都需要书法美感。

    早在元朝,赵孟頫\就提出“以书入画”的概念,并在《秀石疏林图》中题诗解释: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