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基层干部”新闻频出 舆论呼吁给予更多理解和

2018-11-21 11:54 来源:湖北广播网
近日,关于“基层干部”的两则新闻,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

  一个是云南省楚雄州公布的一份干部任前公示公告中,80后基层干部李忠凯满头白发的照片被网民质疑年龄不真实。之后官方声明称照片确系本人,舆论很快反转成对这位“80后白发书记”的赞扬,以及对基层干部艰苦工作环境的同情和心疼。

  与此同时,另一则新闻也在网络上发酵。安徽全椒基层扶贫干部张伟,因为晚上洗澡时,在4分钟内没接巡视组的电话,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虽然媒体曝光后处罚被撤销,但是引发舆论反弹,为基层干部感到“心累”和不值。

  时间再往前推,今年年初,贵州基层两位年轻的扶贫干部徐梅、潘玲玲,接连因公殉职,不幸倒在扶贫路上。新华社发文《给基层扶贫干部更多关爱》,指出“过去3年,全国已经有100多名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牺牲。”

  7月,湖北恩施“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的新闻,虽然有非议的声音,但是大多数网民表达了祝福。同一时期,《基层干部“含泪”干扶贫》一文在朋友圈刷屏,“基层干部本身待遇偏低,压力大,有时候自己的孩子、老婆都顾不上,贴钱贴精力,往往还得不到肯定。”众多干部群众感同身受,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可以看出,随着近几年基层干部的真实生活工作状态被不断披露引发舆论关注,“基层干部”的网络形象,已经由以前的贪腐不作为,逐渐转变为勤勤恳恳辛苦付出,舆论也呼吁要给予基层干部更多的理解和善意。

  基层干部已成“高危弱势群体”。有媒体分析,基层干部一方面工作环境艰苦辛劳、情况复杂、事务繁乱,另一方面工资待遇微薄,收入低下,负担过重。此外他们还面临严厉的监督问责,自媒体时代让基层公务员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

  需要保障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央视新闻》呼吁,身体是干好工作的本钱。对于基层干部,更要有科学理性的认知,在弘扬苦干实干、爱岗敬业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因为无论是扶贫攻坚还是深化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还有观点指出,基层干部们需要的不是廉价的赞美,而是减负,摆脱那种“把一个人当几个人使”“靠精神支撑而不顾身体”的摧残式使用。

  不能让基层干部既白头又寒心。《中国青年报》评论指出,“漏接电话风波”就是官僚主义,而不少基层都存在以官僚主义反官僚主义,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这不是在树立公务员对法纪权威的尊重,而是让人心惶惶,损害的恰恰正是法纪。这种严重做过头的执纪者,折腾干部,折腾做事的人,实际上也是在损害纪委执纪的群众基础。

  基层干部要去脸谱化表达。澎湃新闻评论建议,对于基层公务员群体的生活、工作状况,相关方面应该创造条件,给社会更多了解他们的日常化渠道,不能全通过悲情化、英雄化、脸谱化的典型、榜样去传递基层干部的形象。而应让社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更立体、丰富的基层干部生态,既有助于提升整个公务员群体的形象,也利于拉近社会与公共部门的距离。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