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一生都反对军国主义的大江健三郎,走了

2023-03-15 18:11 来源:湖北广播网

 “以诗的力度构筑了一个幻想世界,浓缩了现实生活与寓言,刻画了当代人的困扰与怅惘。”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给日本著名小说家大江健三郎的颁奖词如是写道。

  2023年3月13日,大江健三郎去世消息传出。这位一生热爱和平,并为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不懈努力的老人近日因衰老去世,终年88岁。他曾在鲁迅石像旁泪流满面的画面,成为许多中国人心目中的回忆。

资料图:大江健三郎

  斩获诺贝尔文学奖

  “反战”思想成创作内核

  1935年1月31日,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1945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那年,大江健三郎十岁。

  大江健三郎自小展现出了文学天赋,15岁时进入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曾执教的名校——爱媛县立松山东高等学校就读。整个中学时代,他创作了近40首诗歌、评论、随笔和短篇小说等。

  1954年,大江健三郎考入东京大学,学生时代的他开始在文学界崭露头角。1958年,23岁的他发表短篇小说《饲育》,获得日本芥川文学奖。自此,他以职业作家的身份正式登上日本文坛,并开启了辉煌的文学人生。

 

  此后,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性的人》斩获新潮文学奖,长篇三部曲《燃烧的绿树》获意大利蒙特罗文学奖。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1968年川端康成获奖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

  大江健三郎在童年时经历了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美军对日本的军事占领等。这些记忆在他年幼的心里,埋下了反对侵略战争的种子,此后他的作品中不断出现对和平外交、社会问题及人类命运战争的思考。

  大江健三郎写作主题广泛,多以远离城市的边远村庄为背景,着力描写一些特殊群体:疯子、白痴、残疾儿等,他的创作饱含对人的关怀,政治、核危机、死亡与重生等命题的关注,引发人们的深思和共鸣。

  大江健三郎的绝大多数小说作品都是基于他的个人生活。他曾说过,“我的作品发端于我的个人生活,但我试图揭示社会问题。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