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千年“动物园”入选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2023-12-06 17:27 来源:湖北广播网

近日,已连续出版70余年、由美国考古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Archaeology》杂志新出版的2024年第一期评选出了“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意大利托斯卡纳温泉圣池发现2300年前青铜雕塑、赞比亚卡兰博河发现50万年前的海德堡人木构、以色列发现1900年前罗马宝剑等入选。其中,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发现的动物殉葬坑入选,是中国唯一入选者。

汉文帝霸陵现世,本身就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考古发现。提起汉文帝刘恒,人们都知道,他是西汉第三位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的开创者。史书记载上,汉文帝死后葬霸陵,不起坟冢。从古至今,学者们都在寻找他的陵墓。元代有学者判定一座名为“凤凰嘴”的小山头为霸陵所在,误导了后世众多学者,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经史学家毕沅,也曾在“凤凰嘴”下为汉文帝霸陵立碑勒石。

然而,近年来考古工作者三探“凤凰嘴”,都没有发现任何陵墓遗迹。经过十余年的反复调查和勘探,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组成汉陵考古队最终证实:北距“凤凰嘴”2000余米的江村大墓,才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

入选“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的动物殉葬坑,其实始于2017年汉陵考古队对距离汉文帝霸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进行了详尽的考古勘探工作,以及2021年底考古人员对霸陵的20余座小型外藏坑进行发掘清理。

江村大墓外藏坑,图片源于新华社

从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霸陵共发掘23座动物殉葬坑,发现动物种类共计11个属种,包括鸟类2种和兽类9种,均为珍稀野生动物,出土的动物种类既有现在仍生活在南方东洋界(热带或亚热带)的动物如印度野牛、马来貘和绿孔雀,也有“秦岭四宝”中的三宝——金丝猴、大熊猫、羚牛。其中,虎、马来貘、牦牛、印度野牛在陕西省属首次发现。

没错,古人除了用马、狗等家畜陪葬,还有大熊猫。从考古现场的照片看,这只大熊猫头朝着帝陵的方向,尾巴朝向西边,躺在平铺的砖栏中,并根据骨骼判断,属于秦岭亚种。

难道古时的帝王和太后也偏爱圆滚滚的大熊猫?

专家却对此“泼了一盆冷水”,他们认为霸陵中发掘出大熊猫骨骼,并不能代表汉文帝偏爱大熊猫,其主要还是陪葬性质的皇家苑囿。考古人员发现,在大多埋藏着动物骨骼的外藏坑中,还随葬有一个陶俑,一个陶罐,象征着动物的“饲养员”和饲料。因此大熊猫和其他从各地供奉而来的珍禽异兽一样,构成皇家陵园中的“地下动物园”。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图片源于视觉中国

除了大熊猫,亚洲貘骨骼出现也让考古人员十分惊喜。目前貘在我国已经灭绝,只在历史上存在过。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除殷墟商代遗址出土貘残骨外,其余均为“貘”的青铜器、壁画、瓷器的“象物”造型,这是第一次在考古中发现骨架完整的貘。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我们的祖先甚至当下很多人都认为貘就是大熊猫的另一个名称。比如《说文解字》中对貘的记载:“貘似熊,黄黑色,出蜀中。”而如今动物园里的貘是黑白两色的,再加上自宋代以后,貘就没有在中国出现过,所以并不能确定史料记载的“貘”是否就是大熊猫。本次亚洲貘的骨骼的发现更是证实貘和大熊猫自古以来就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动物。

亚洲貘骨骼,图片源于三秦网

在薄太后南陵,考古人员共发掘55座殉葬坑,发现的动物种类共计30个属种,包括鸟类18个属种、爬行类1种和兽类(哺乳类)11种,包括金雕、绿孔雀、丹顶鹤、金丝猴等30种珍稀野生动物骨骸,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首次在陕西省发现了爬行动物龟鳖目陆龟科的靴脚陆龟和鸟类犀鸟科的地犀鸟属。

靴脚陆龟是一种亚洲体型最大的陆龟,体重可达20公斤。考古人员称,此次发现的龟龟甲很厚、个头很大,仅龟甲长度就达52厘米,从未在陕西地区发现过,由此推测应该是从南方纳贡过来的。同时,他们还从动物殉葬坑中保存较好的肱骨、股骨、跗跖骨和头骨枕部分析,发现的鸟类骨骼属于大型鸟类中的地犀鸟属。地犀鸟属分为地犀鸟和红脸地犀鸟两种,现分布于非洲热带草原,体型大,为犀鸟目中最大的种类,也是肉食性最强的鸟类,可捕捉地面昆虫、蜥蜴等各种小型动物。

靴脚陆龟骨骼,图片源于三秦网

如此多的珍禽异兽,都汇聚在一座史无前例的千年“动物园”中。考古人员透露,下一步将对动物骨骼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确认哪些动物来自本地,哪些动物又是“远道而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在博物馆中畅游这座皇家苑囿。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