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文化频道 > 湖北文化 > 正文

文化场馆被迫按下“暂停键”,这9个自救攻略务必掌握!

2020-07-24 12:38 来源:湖北广播网

   ​3月,一些地区曾有短暂的影剧院复工政策出台,但紧接着又被“叫停”;5月,国务院下发指导意见,建议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逐步开放包括影剧院在内的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刚迎来开放曙光,近日疫情又卷土重来,业内发出“复工无望”的哀叹。6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将修订调整后的《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和《娱乐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对外公布,沿袭了5月的国家政策。在这期间,一些地方影剧院已陆续复工,但以影剧院为主的封闭场馆,其复工复产之路却一波三折。

  疫情的反复让以人群聚集消费为特点的封闭文化场馆再次笼罩阴影。开门纳客遥遥无期,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究竟该如何面对疫情的考验?创新转型“箭在弦上”,又该往何处射出?

  探索篇

  创新求存 艰难转身

  疫情的反复,让文旅业尤其主要依赖线下传播的内容产业的全面复兴再次跌宕。在此之前,很多内容产业在互联网方向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尝试,如线上播放、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用VR吸睛等,这些尝试效果如何,从中可以沉淀出哪些长期的经营理念,内容产业在疫情后应向哪些方向发展?

  01

  范例1 线上演出尝试付费模式

  

  北京京剧院现代京剧《许云峰》舞台照

  北京京剧院在今年疫情期间创作完成了两部新创革命题材剧《李大钊》《许云峰》和一部神话剧《嫦娥奔月》。此外,其微信公众号已做了十几期“举国抗疫情,京剧在行动——北京京剧院抗疫总动员”主题宣传,并且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近20期“云上氍毹——传统大戏赏析”,满足了疫情期间广大戏迷观众的文化需求。

  “我们一直在准备足够的内容应对复工,一是用线上平台为观众提供京剧演出服务;二是做了一系列原创新戏、传统剧目的整理工作;三是借网上平台开展多种多样的演出直播,不是放录像,是演出现场直播。”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说.

  知名度尚未打开的新戏在东方大剧院平台线上直播,是剧院深度开发互联网演艺空间的开始。其实,北京京剧院自疫情开始以来就在借助互联网“转身”,比如拿出去年春节期间演出的12台戏进行公益播放,整理一批老艺术家的戏曲录像供戏迷欣赏,反响非常好:其自有公众号点击量达四五千次,在其他网站做直播、录播的剧目播放量也达几十万次。有感于网络平台的发酵能力,《许云峰》就大胆尝试了网络付费播放模式。9.9元一张卖出了9000多张票,虽然经济收入并不乐观,但这只是开始。

  刘侗总结了原因:一是网络售票的技术操作流程设计得复杂、观众难以掌握,二是大家习惯了免费播放。不过,他们还是实现了对京剧戏迷的艺术供给。

  刘侗还总结了其他“云传播”的经验:播放录像不算原创,网络直播一台京剧晚会才是真正的突破。但要针对网络平台的特性选择更合适的播出方式,比如以前上不了台的京剧乐队就非常适合线上。现场演出要考虑舞台装置,追求视觉丰富饱满,但镜头语言可以把重点放在演奏者或乐队上,因为人的表情、表演的偶然性、悬念等本身就有现场感和吸引力。他们目前就剧目的商业化直播已跟好几家视频平台展开了洽谈。

  刘侗认为,区别于电影拍摄完成后的“标准化”, 舞台艺术的面对面交流、即兴表现等特性,注定了它不能像电影一样迅速地完成互联网转身。

  疫情之下,努力创新求存的剧院不在少数。中国木偶剧院在“六一”和“6·18”电商节期间都进行了直播带货的操作,主要是一些木偶戏相关文创产品和小众的木偶剧目,在人民文旅网站和微博上的“六一”直播中成交额达14.8万元。今年端午期间,中国木偶剧院借助北京演艺集团的京演快剧场和自媒体启动“线上看大戏”剧目付费观看,越来越灵活地探索“转身”。

  02

  范例2 为公益科普夯实“云”阵地

  据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介绍,在全国科技馆陆续闭馆、中小学陆续推迟开学的情况下,中国科技馆携手全国19家科技馆共同发起科技馆联合行动“科学实验挑战赛”,参与场馆达357家,提交作品数量达14137个,百度专题推广传播达4.98亿次,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