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新闻 > 正文

航空界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接地气 惠民生 鼓干劲 (2)

2019-08-31 16:21 来源:湖北广播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东安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大风 :

现场聆听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到十分振奋,备受鼓舞。作为来自制造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减税降费政策感受颇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税降费工作。2018年,国家实施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调整、增值税税率由17%下调至16%,以及减免个人所得税等措施,企业和职工感受到了减税带来的实惠。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减税降费规模更大、措施更实。一是报告中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做到“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这一积极的财税政策对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会产生长远影响,有利于增强制造业发展后劲,进而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报告中提出了“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的具体措施,一方面“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社保费用直接关系企业实际负担和职工切身利益,此举将确保“社保基金可持续、企业与职工同受益”。

总体上看,为制造业减税降费,将有利于企业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生产和能力建设上,进一步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将充分利用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技术攻坚,能力建设,为实现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研发制造贡献更大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贵航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吕惊雷:

微信图片_20190305171159

这一届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感到非常兴奋,特别是有关减轻企业税费的几条;一个是关于减税方面的,企业增值税从16%降到13%,这对包括航空工业在内的制造业是一个很大的利好;另外一个是关于养老基金,企业承担的职工养老金比例下降到16%,这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负担,有利于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还有一项是总理明确指出要把工商业用电的电费下降10%。比如,我们锻造、铸造企业都是用电大户,电费下调,这一年节省的成本估计就有近千万元。我们感觉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但接地气而且还很务实,想老百姓所想,每项措施都非常具体实际。总理指出,现在国际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国内经济增速减缓,这都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国家采取这些政策来扶持企业运营,我们觉得政府把工作做到了实处。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洪都副总工程师崔彦勇:

听了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感觉非常令人振奋,给人鼓劲。2018年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个成就确实来之不易。报告中民生热点问题、减税、稳增长等内容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总理想人民所想,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更关注科技创新,强军战略,制造业发展等相关表述,我也能感受并看到,政府能够直面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总理的报告用了很大篇幅部署了2019年的目标和任务,内容丰富,目标明确,含金量很高。报告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我们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了,下一步各行各业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国家的总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动研所副总设计师、研究员单晓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倍感振奋。报告特别实,有很多干货,全场55次热烈的掌声,宣示了全体代表对报告的高度认可,都为报告中详实的数据承诺点赞。

作为一个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发工作近30年的科技工作者,对于报告中提到的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等,感触特别深。“创新”一词,在报告中出现达20多次。报告提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在部署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中,用专门章节达2页多篇幅论述“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报告提到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强化质量基础支撑,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这无疑给中国航发结合“两机”专项大力开展基础研究,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工作注入了更多的决心和信心。特别是,报告中提到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作为航发人,说实在的,感觉心里沉甸甸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国家现在把振兴航空发动机提到国家战略高度,航发人使命在肩,一定要脚踏实地、自主自立,坚定不移地全力推进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报告还特别提到,“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决不能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大力简除烦苛,使科技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作为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感觉这样的话语特别接地气、提精神,特别,对未来科技体制的改革充满了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特飞所高级主任设计师张金华: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