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新闻 > 正文

央媒集体为东湖绿道打CALL 向世界推荐生态武汉新

2019-03-12 11:13 来源:湖北广播网

上图:6日,武汉晴好天气持续,东湖绿道梅花盛开,满园春色,随处可见赏花游客       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湖天一色,大美东湖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武汉马拉松参赛选手跑过东湖绿道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东湖湖面上帆船运动兴起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色彩丰富的东湖绿道美得像一幅油画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东湖梅园春色盎然 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等8家中央级媒体组成采访团,上周深入探访武汉东湖绿道。3月10日、11日,7家央媒用文、图、视频等丰富形式,集中报道大美东湖城市“绿心”,向世界推荐生态武汉的这张新名片。

本版采写:长江日报记者甘娟 黄丽娟 刘帅 通讯员彭冲

《人民日报》:东湖绿道 生态武汉新名片

《人民日报》3月11日5版要闻版

《两年来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东湖绿道 生态武汉新名片》

“少些人工雕琢,多些自然野趣”,东湖绿道建设,处处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3月11日,《人民日报》5版用1240字的篇幅,关注东湖绿道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介绍生态修复、路面变迁、精准治水等方面。

文章一开头,便通过观光车驾驶员鲁昕铭的介绍,告知游客如何玩转东湖绿道:“如果您要去落雁景区,可以到湖心岛换乘观光车;如果您体力有限,建议就在郊野道慢走闲逛;如果您想去磨山,建议去阳光大草坪躺一躺!”鲁昕铭说,他爱做东湖绿道游客的义务导游,“游客玩得开心,我也开心!”

东湖的生态修复得到多方关注和点赞,作为东湖风景区生态保护和系统修复的核心工程,东湖绿道在规划设计上,将生态修复作为重点考量。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东湖绿道规划了13条生物通道;为开辟郊野道旁约千株原有水杉林作为景观,园林专家选择了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移栽树木不到10棵;在50多种铺装材料中,20多位专业人员逐一比较,最终遵循“海绵城市”理念,选择陶瓷颗粒砖、枕木等透水性材料,以及废旧回收可利用材料……

随文配发的“东湖绿道景观照”中,绿道宛如一条飘带蜿蜒在湖面,让平静的东湖更灵动秀美。在另一张“2018武汉马拉松在东湖绿道举行”的照片中,身穿五彩跑衣的跑者,在东湖绿道上健步如飞,身旁绿树成荫,身后高楼林立,大武汉有山有水、青春律动的美景,一览无遗。

张岚是东湖边湖光村村民,他见证了东湖道路的变迁:“原先这里的路很破旧,大货车来回穿梭,扬尘满天飞。现在绿道修好了,货车没了,路也宽了,我们饭后常到绿道散步、骑车。”2016年底开放后,东湖绿道鼓励绿色出行,只允许观光电瓶车、自行车和行人通行,或从湖面坐船游览。如今的东湖绿道上,每月仅电动观光车就服务约18万人次。

早在建设过程中,东湖绿道就坚持“水岸同治”,10年来,武汉市治理东湖主湖“一张蓝图干到底”,逐步斩断污染源,在东湖及周边汇水区域,形成一张有效保护网。2017年东湖主湖水质进入“Ⅲ类时代”,东湖水质持续向好,整体水质基本稳定在Ⅲ至Ⅳ类。

新华社:城湖相融 还湖于民

3月11日,新华社(截屏)

《城湖相融、还湖于民——武汉东湖“变身”记》

东湖是武汉最重要的城市空间,必须把东湖开辟成一处静谧休憩的乐园、一片自然雅致的美景。

3月11日,新华社聚焦武汉东湖“变身”记。近年来,武汉以东湖生态环境治理为导引,通过净化水质、完善配套交通、打造东湖绿道等举措,将东湖“变身”为城市“绿心”。新华社用1500字的报道篇幅,道出东湖还湖于民、城湖相融的历程。

2009年,投资规模达150亿元的《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总体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012年,武汉市《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五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2013年,国内最长城中湖隧道东湖隧道动工开挖;2015年,东湖绿道一期开工……污染治理、交通疏解、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程紧锣密鼓地推进起来。至2018年底,东湖Ⅲ类水质覆盖面积达到全湖的82%,部分子湖达到可直接饮用的Ⅱ类标准。

数据显示,东湖绿道开通2年多来,接待游客总量近4000万人次,每逢节假日,游客量均在50万人次以上。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东湖绿道的卫生间。”广州游客余静感慨,“卫生间洁净透亮,光可照人,无一丝异味。”姜秀林是绿道卫生间保洁员,向记者介绍了各服务窗口必须遵守的标准:卫生间尿渍脚印须在5分钟内清理干净,并保证台面、镜面无水渍;每隔15分钟用喷香机对卫生间喷香一次……

管理效能同时体现于创新科技的应用,摄像头、一键接警设备遍布东湖绿道,通过智慧管理后台,可实现全程监控、免费WIFI、电子地图、一键报警等功能,为绿道运营管理保驾护航;通过微信等互动平台的精细化运营,绿道能从旅游导览、智慧支付、客服中心等方面为游客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

漫步100余公里的东湖绿道,7段景观绿道、10大明星节点、25处景观亮点错落有致,体现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还湖于民不仅在于还原秀美的景致,更在于挖掘自然与人文的积淀,传递对自然、对生活的爱。”负责东湖绿道项目投资建设的武汉地产集团董事梁晶说道。

央视《新闻联播》:水岸同治 修复生态

3月11日,央视《新闻联播》(截屏)

以《东湖绿道:还绿于城还湖于民》为主题,用长达1分58秒的时长,呈现“生态绿心”理念在东湖蝶变过程中的生动体现

在东湖生态修复过程中,不管是改,还是建,当地紧扣一个字——“还”,还绿于城,还湖于民。

3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东湖绿道:还绿于城还湖于民》为主题,用1分58秒的时长,呈现“生态绿心”理念在东湖蝶变过程中的生动体现。报道开端,镜头聚焦东湖春日的客流盛况。只见绿道上绿树红花,老中青幼各年龄段游客或漫步或慢跑或骑行,边赏沿线花卉,边拿起手机自拍、合影,用最休闲舒适的方式感受都市慢生活,推着婴儿车全家出游的画面更倍显温馨。郊野道边,黄灿灿的油菜花正在逐步盛放。

《新闻联播》解说词称:“在东湖生态修复过程中,不管是改,还是建,当地紧扣一个字——‘还’。为给路边27棵大树‘让路’,6米宽的道路最终修建成4米,郊野道旁的田地,最大限度保留原状,整个绿道及周边新种植5万棵树木,绿地面积增加160万平方米。”镜头画面随之切换,从空中俯瞰呈现出明显的“S”形的绿道,正是绿道为大树“让路”的真实例证。对此,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表示:“我们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推倒重来,而是尊重自然、尊重东湖,还原她的自然之美。”

跟随镜头,水鸟蹁跹、白鸥翔集的东湖落雁景区鸟岛,倒映着天光云影的华侨城湿地公园,磨山楚天台最美山脊线,“东湖最美观景点”之一的全景广场,以及杉树成排的湖中道,“天然氧吧”森林道一一惊艳亮相。尤其二十三孔桥两侧碧绿的东湖水色,在航拍视角下如翡翠般令人心醉。

解说词称,如今水岸同治的东湖迎来了美丽蝶变。2017年,东湖绿道成为我国第一个入围联合国人居署“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东湖绿道建成以来,游客人数不断攀升,2018年,接待游客2092.6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共7.6亿元。

这是东湖绿道一、二期扣连成环后,《新闻联播》第五次聚焦东湖“城市绿心”。

2018年,举世瞩目的“东湖会晤”,东湖灯会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东湖樱花节吸引八方游客创历史新高,东湖听涛国庆生日会等盛况先后被《新闻联播》报道,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汉“金名片”。

《光明日报》:修筑惠民利民“幸福道”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3月10日12版综合新闻

《东湖绿道:武汉市民的“幸福道”》

“绿道就是幸福道,绿道越多,城市越有看头,生活也越有奔头”。东湖绿道不仅让武汉的城市空间更加优化,也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低碳出行的便利。

3月10日,《光明日报》12版头条用3800字、大半个版告诉读者,东湖绿道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光明日报》记者在汉采访了在东湖绿道上慢走、跑步、骑行的多名市民和游客,让全国读者感受到东湖的恬静和舒适。

临水远眺东湖,满目清新春意;闲来漫步绿道,微风和煦悠然。在晴好的周末,约上亲朋好友,去东湖绿道散步骑行,悄然成为武汉市民的新时尚。

2017年东湖绿道二期工程建成开放后,市民徐先生多次徒步丈量这条100公里长的绿道。他感慨:“在武汉生活了50多年,今天我才真正走进东湖的心里。”

“住在东湖边,是我的骄傲。”在东湖路住了30多年的何奶奶,现在茶余饭后最爱做的事就是去东湖听涛景区遛弯、打太极。

江汉大学留学生妮娜说:“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大城市,还有如此原生态的景观,环境保护做得太好了!”

作为中国“最美赛道”,东湖是运动达人的“天然健身房”。樱花半程马拉松、全国大学生马拉松等赛事,已经使东湖绿道成为跑友们的“跑马胜地”。“我跑过很多次半程马拉松,东湖绿道的景色别有风情,堪称最美的赛道。”南非留学生跑友查尔斯说。

2018年,东湖绿道再次提出“人文东湖”“青春东湖”的概念,东湖阳光博物馆项目、东湖高地音乐节将给游客带来全新感受,杉美术馆、时见鹿书店吸引了更多大师级文艺活动。武汉市民张萍说:“原来一期主要是看景色,二期增加了好多艺术、人文元素,我们停留的时间也长了,光这个桃花岛就要转上半天。”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