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地评线】总理山东行之后:是“好客山东”,

2020-06-06 21:42 来源:湖北广播网

孔孟之乡,齐鲁大地。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基因自古至今便流淌在山东的血液当中。但这种基因并不是山东人的唯一,当互联网的浪潮持续翻涌之时,我们便理应在这一场时代的大潮中寻到新的文化。

6月1日至6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山东之行一如既往的紧凑高效。烟台、青岛,两天两座城,总理先后考察了烟台蓝色智谷、青岛中德产业园的海尔互联工厂。

此行两处,看似相互独立,但却拥有共性,那便是“创业创新”。无论是聚集了超过50个高端创新平台的蓝色智谷,还是创客林立的海尔互联工厂,其背后都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内核。

这即是总理此次山东之行所释放的一个信号:山东的发展需要创业创新。我们山东未来的模样,不仅是“好客山东”,更应该是“创客山东”。

不足

创业创新,早已是耳熟能详的名词。但从联想度来看,山东似乎并不是国家“双创”战略下的第一代名词。

当我们提及创业的话题时,“北上广深”几乎是下意识反应,随后便是江浙一线、西湖湖畔。创业的咖啡香气或是飘荡在中关村的街道,或是散开在梦想小镇的湖边。笔者一位在上海创业的朋友甚至曾和我说:“创业之梦,始于江南。”

这大概便是一种整体上的创业格局,虽然大众创业之浪潮席卷全国,但南方似乎仍旧汹涌于北方。

创业创新毫无疑问需要开放开拓、兼容并包的精神。而自南宋时期深耕下商业土壤的江南地区,在人口南迁、民族融合、海外通商的加持下,尽显创业本色。徽商、粤商、浙商、苏商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上海、广州、杭州、苏州、深圳、厦门在改革的风潮中逐浪而行。

山东似乎并不在这场“双创”浪潮的最中央,一如其长久以来树立的厚道、低调的形象那般,尊儒又重道的山东在强调变革的创业创新环境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事实上,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山东的产业结构在吸引创业创新人才方面确实存有先天劣势。身为全国人口第二多的省份,山东2019年净流出人口19.98万居全国第一,山东省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当互联网经济掀起时代风口之时,以海尔、浪潮、魏桥、海信、青岛啤酒等品牌闻名的山东省却呈现着“互联网荒漠”的窘况。据齐鲁人才网数据显示,2019年山东互联网独立雇主多为规模不足200人的小型企业,其中52%的企业为人数少于50人的小微创业型企业。当“双创”浪潮以互联网为圆心迅速铺开的时候,缺乏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山东只能在互联网经济大唱主角的时代被迫“低调”,继而导致吸引力不足的局面。

探索

山东关于创业创新联想度不足的问题无须回避,也不应该回避。尤其对于素以坚忍踏实著称的山东人而言,奋起直追方是山东应有的模样。

从“好客山东”到“创客山东”,非易事,但也绝不是登天之难。事实上,如今的山东也正在探索其特有创业创新模式。其中,最具代表的探索模式当属海尔。

6月2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海尔互联工厂时,针对海创汇的创业模式就表示:“特别是海创汇的经验,把全国各方面的智慧聚集起来,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个更大的平台。”

那么海尔海创汇探索的创业创新模式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大企业创业加速平台。其通过开放的生态圈,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创客前来创业,同时又将海尔在全球布局的优质资源赋能于这些小微创业型企业,最终形成一个大企业赋能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反哺大企业的闭环生态系统。笔者了解到,如今的海创汇平台已经孵化了4000多个小微企业,其中独角兽企业5家,瞪羚企业22家。

其实从产业结构方面看,海尔所探索的创业创新模式更加符合山东本土化需求。作为传统农业、工业大省,山东具有诸多的大型传统企业,这是我们面临的现状,但同样也可以视为山东所具有的优势资源。

让传统企业迅速转型为互联网企业并不合理,但打开企业围墙,让传统企业化身为强调开放、共赢的孵化、赋能平台却具有可实践性。就目前而言,在海尔孵化出的5家独角兽中,其贡献了日日顺物流、少海汇、卡奥斯3家山东本土创业企业;此外,海信孵化出的聚好看,浪潮平台诞生出的浪潮云,也都成为山东本土的独角兽企业。

显然,以大企业赋能孵化为核心的创业创新模式在山东具有现实意义。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真正意义上的“创客山东”也应是如此,这是属于山东自己的创业创新模式,因地制宜,人无我有。

机遇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索,那就是山东是否拥有推动创业创新的优势或者说机遇?

毋庸置疑,答案是肯定的。这个答案的名字便叫做“工业互联网”。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