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情系海与山

2020-03-17 16:19 来源:湖北广播网

将海与山作为绘画创作的艺术载体,缘于我的成长经历和海军情结。我生在青岛,长在海边,天天与大海相拥,得天独厚的崂山山脉就横亘在两地之间,不远处则是浩渺无垠的黄海。小时候看到的最壮观最震撼的风景,是海与山;听到的最神秘最古怪的故事,也是海与山。参军入伍后,起初在辽东的海洋岛,后调到胶东的栲栳岛,再后来在海军北海舰队创作室从事艺术创作近三十年。大半生的经历,与海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参军入伍后得益于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系统学习,视野豁然开朗,能力技巧有了飞跃性的提高。毕业后的那几年,素描,速写,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都有涉猎,陆续有多幅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信心不断增强,后来便尝试着把海与山作为主攻方向。

生于斯、长于斯,海与山触手可及,但把这海景与山景转换成艺术作品,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也成为绘画作品的重要表现对象,魏晋至宋元,自不必说,当代也不乏以画山而名世的大家巨匠。但是,中国古代的画家却极少画海,最多是画水,如南宋马远画长江赤壁、画洞庭湖。直到上世纪初、当时的岭南画派画家,受日本绘画的影响,偶尔也画海景,但为数不多,如高剑父就有少许海景作品。西方的许多艺术家很想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对海的向往,最著名的莫过于莫奈的《日出印象》与《船》了,而他所描绘的不过是港湾的角落,雾气缭绕,不尽海的波澜壮阔。可见,描绘海景仍是一块未被充分开垦的领地。

就画海而言,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我体会到,应当大体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生活积淀,对大海的观察和体悟需要逐步深化;二是感情真挚,自身的气质和性情在爱海、画海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升华;三是深思熟虑,需要总结提炼出适合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段。立于岸边,看潮起潮落、浪花击石,虽然感悟良多,但远不及航行中或日出喷薄、或月光泻银、或巨浪翻滚、或深邃无际所给予的震撼与洗礼。因此,不论是上高山、下海岛,还是跟舰艇远洋航行,我总是抓住一切机会,以写生的方式记录下眼中的胜景与心中的悸动,相继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古代中国画画水,多以线条为主,寥寥数笔,略施淡墨即止。这种传统的绘画方式,尽管可以营造出“烟波浩渺”的意境,但却无法描绘惊涛骇浪的神韵与气势。近几年的海景画创作中,我以墨线的勾勒、用山水披麻皴大胆使用渲染之法强化质感、动感,澎湃激越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明显改观,得到了业内的肯定与好评。作品入选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最高奖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加激发了我在创作道路上不断探索深化的勇气和动力。

除海景之外,我把很大部分精力用在北方山水的创作上,尤其以崂山风光居多。崂山诸峰连绵、巨石嶙峋,冬日白雪冰封、原驰蜡象,夏日云蒸霞蔚、盎然蓬勃,可以说既有北方崇山之苍茫,又具南方峻岭之毓秀。山海相接、雄奇宏阔更是其一大特色。关于画学上的南北分野,梁启超先生曾有概括:“北派擅工笔,南派善写意。李将军之金碧山水,笔格道劲,北派之代表也。王摩诘之破墨水石,意象逼真,南派之代表也”。我在绘制崂山作品的实践中,有意兼容南北画法,拙秀并重。全景式场面以宏阔苍茫求气势奔放,局部特写以精选要素追构图新奇,用墨不拘干湿,或笔简意淡、清秀天真,或浓重华滋、酣畅淋漓,逐渐形成了既奔放恣肆又密致灵变、厚拙与清雅共存的个性风格。

作为一名解放军专业画家,我深知借古开今、开拓创新之艰难,学无止境、艺无止境。一方面,必将继续以造化为师,“搜尽奇峰打草稿”,只有在生活中将山海灵气化为我有,才能在作品中得天机、出意趣;另一方面,既要敬畏传统,又要拓宽领域,持续锤炼技法,近年来在船景、雪景系列上的尝试,静谧与雄放相谐和,在一定程度上对海与山的创作起到了丰富和促进作用。

徐永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海军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跨越》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救援》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最高奖,《雾季》获全国中国画展银奖,《海之歌》获全国中国画展铜奖。其作品三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等重要美术展览。多幅作品由中南海、中央军委、中国美术馆等单位和机构收藏。出版有《徐永新中国画集》、《徐永新画集》等三十余种作品集。

情系海与山

[责任编辑:杨凡、武云泉]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