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促进金融稳定发展

2019-10-08 09:13 来源:湖北广播网

  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如果把此前8月底金融委召开的第七次会议和9月下旬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发表的谈话等联系起来看,决策层其实就做好当前及今后的金融稳定发展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兼顾内外、长短结合的政策“组合拳”。这套“组合拳”既能保障我们有力防范外部冲击,又能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达到稳金融和稳经济目标,应当是这套政策“组合拳”的着力点。

  金融委第八次会议强调,金融体系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应对经贸摩擦、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等外部因素影响,中央反复强调“办好自己的事”“凝心聚力把自己的事办好”这一战略总方针,多次强调“六稳”要求。对此,金融委与各个监管部门雷厉风行、贯彻实施,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如8月31日召开的金融委第七次会议提出,“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把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围绕办好自己的事,用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确定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措施。9月6日人民银行宣布,于9月16日实施全面降准,并将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实施定向降准。最近的宏观经济情况表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等政策措施开始取得成效,我国保持了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发展新动力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应当是这一政策“组合拳”的关键点。

  改革是发展的原动力,金融改革一直在深化,金融委第八次会议强调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改革措施。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三大政策性银行深化改革方案,指出国家开发银行要“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强调政策性职能定位”。其中,要求进出口银行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合理界定业务范围;农发行改革则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通过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施分账管理、分类核算。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此次会议释放出政策性金融机构继续深化改革,以更好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的政策意图。

  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要保持和增强银行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银行机构必须持续保持和增强自身的资本实力,即具有达到和超过国际标准的资本充足率。为此,银行机构必须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这包括银行内部通过增强留存收益等补充核心资本,外部通过增资扩股、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等补充资本;要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永续债、央行票据互换(CBS)等政策性工具的运用,探索创新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新型工具。当前,大型银行资本实力强大,补充资本的方式相对较多,而中小银行资本实力相对较弱,面临更大的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因此,应加大对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支持力度,并要求其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引导,促使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需要明确目标导向,在促使商业银行资本充足、强身健体的同时,促使商业银行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形成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应当是这一政策“组合拳”的新亮点。

  下半年以来,金融委和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等先后出台一系列扩大金融开放的政策措施。可以说,加快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形成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的新格局,是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更加务实可行办法,迈出更稳更大步伐,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