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红”地震预警系统到底准不准?学界仍持不

2019-09-25 19:47 来源:湖北广播网

  社区“大喇叭”读秒、短信提示、电视自动弹出倒计时……6月17日晚四川省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后,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以下简称“成减所”)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让许多四川居民在地震波到来数秒前收到避险信号,一时间,不少市民拍摄的地震预警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

“网红”地震预警系统到底准不准?学界仍持不

 

  据成减所所长王暾介绍,在长宁地震中,宜宾市提前10秒收到预警,泸州市提前18秒收到预警,自贡市提前27秒收到预警,成都市提前61秒收到预警。

 

  “成都的180个学校和110个社区都启用了预警系统,大家也因此及时进行了疏散。”王暾说。

 

  此后几天,超过100家媒体联系了成减所。王暾把所有时间都交给了媒体,来者不拒,有问必答。在他看来,这是宣传普及成减所地震预警系统最好的机会。

 

  在王暾眼中,这次预警与以往并无不同。他反复解释地震预警“利用空间换时间”的原理,并强调这是他的团队预警的第52起破坏性地震。特殊之处在于,这次预警触达的人群更多、触达的方式得到全面呈现,相关讨论来得更加持久。

 

  这些讨论除了夸赞之词,也不乏质疑之声。有人认为成减所是一个打着公利旗号的设备卖家,做的是地震买卖。一篇标题为《起底美幻科技》的文章提到,美幻科技(王暾名下公司)或成减灾第一股。

 

  “即便我赚了钱,难道就不对了吗?”王暾反驳道。据他介绍,过去11年,成减所在地震预警项目上前后投入了1.3亿元,目前正在寻求研究成果向经济利益转化。

 

  更核心的质疑则关乎成减所的地震预警技术。

 

  在此次长宁地震的震中双河镇、双河中学的几位老介绍,该校装有成减所的地震预警大喇叭,过去几年响起过多次,“印象最深的是有次期中考试,学生听到警报都跑出来了,但这一次喇叭却没有响。”

 

  据悉,地震预警系统主要是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特点,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

 

  “地震中受灾最重的,就是离震中半径20公里的地区。但20公里的距离,(电磁波与地震波的)时间差非常短,对于重灾区的人们来说,这种预警没有太大的意义。”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徐德诗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地震局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震预警存在两个不可逾越的技术缺陷:震中盲区和首报误差。

 

  这位专家解释说,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离震中越远,提供的预警时间越长,但意义也随之削弱,而震中地区本身则成为一个预警盲区。此外,地震预警因为求“快”,对地震大小、震源等信息的计算判断不一定准确。

 

  因此学界至今仍对地震预警持不同意见,支持方认为它能有效避免损失,反对方则认为它需要长期的人力物力投入,减灾效果却有限。

 

  接受采访时,王暾对种种质疑表现得并不意外。“2011年我们第一次发地震预警信息时,10个网友中至少9个是在骂我们,地震不是不能预报吗,怎么又能预警呢?”8年过去,地震预警技术对公众甚至许多四川人来说,依然是个新鲜事物。

 

  不过,王暾相信随着成减所地震预警系统的推广,“中国再也不会用像汶川地震时那样,当地震波及到脚下,感觉到地板晃动了,才意识到地震发生了。”

 

  汶川地震后的机遇

 

  发展地震预警技术,是“5·12”汶川地震后,中国提升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一环。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出生于四川大竹的王暾正在奥地利从事博士后工作。“地震发生当天,我就决定回去,因为地震预警需要的理论物理、理论力学和电子技术,正是我学的专业。”当年6月,王暾在成都组建起成减所,正式投入地震预警技术的研发。

 

  据此前媒体报道,成减所最初的研发经费,主要来自各级政府的支持。其中,就包括在汶川地震中受损严重的北川县。据悉,汶川地震之后,该县防震减灾局从各级政府获得了上千万元的防震减灾投入,其中部分资金就用于购买美幻科技的技术设备。

 

  汶川地震后的几年,四川余震频发。分析认为,成减所的地震预警系统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推广,正是因为抓住了汶川余震的试验机会。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