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航空工业成飞“劳动美 铸剑情”劳模精神情景报告会侧记

2019-08-06 21:07 来源:湖北广播网

微信截图_20190505134457

微信截图_20190505134450

微信截图_20190505134504

微信截图_20190505134517

微信截图_20190505134510

微信截图_20190505134525

中国航空报讯:情景剧《我这一双手》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摘自十九大报告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劳模精神是其文化中的闪光点,更是其发展的无形资产。它所释放的文化力量,不断激发着员工工作、创新的积极性,推动着企业向前发展并取得一项项新成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打造劳模文化,其核心是学习劳模事迹,感受劳模价值。4月27日,“劳动美 铸剑情”——航空工业成飞劳模精神情景报告会上,通过一名成飞记者拍摄的图片,11位劳模的故事串起了成飞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各具时代特色的劳模精神。近200名劳模、上千名员工现场观摩了报告会。

“劳动模范是60年来奋战在成飞各个型号研制战线的几代劳动者的缩影,是航空报国精神在成飞全体劳动者当中一以贯之的具象展现。”航空工业成飞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承志在致辞时介绍,成飞历史上评选、推举出的全国、省市、公司级劳模近500人,未来这个队伍还将不断壮大。

如此庞大的劳模队伍,是成飞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有太多的故事,在一个半小时内全部讲完是不可能的。如何进行筛选是摆在报告会筹备组面前的第一个难题。“一定要具有典型性、时代性。”担任具体活动策划的邵激扬说,他们在几百名劳模的故事中挖掘,尽可能照顾到共性和个性的体现,最终选取了11个劳模的故事进行分类、采访和剧本打磨。

劳模精神代代传承

“我叫毛仕富,65年从部队转业分到厂里,干上了钣金这一行,我这双手呀,握了一辈子木榔头,敲打了一辈子零件,敲得手掌上全是老茧……”一段歌舞暖场后,报告会从毛仕富的一双手开始讲起。航空工业成飞创建于1958年,建成于1964年,毛仕富在公司建成的第二年来到黄田坝,一干就是34年。他也是成飞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员工。新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不久,基础薄弱,航空制造大部分都要靠师傅们的手工作业完成,以毛仕富为代表的第一代航空人在辛勤的劳动中挥洒着汗水,歼7等型号飞机在他们手中打造,他们的精神也激励和鼓舞着成飞人在航空报国道路上不断奋进。“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演出结束,毛仕富对记者说。《我这一双手》通过讲述毛仕富、谢辉、林波三位分别从事钣金、装配、焊工工作的劳模故事,体现了技能工人用双手打造国之重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模精神贵在传承。《师傅说》《在路上》以刘时勇的四名徒弟、王太贵父子的故事,传达了劳模精神在成飞的代代传承,同时也回答了为什么在航空工业成飞产生了那么多的劳模,为什么一代代战机能够一飞冲天、扬我国威。

发扬劳模的创新精神打造最精彩的故事

创新,不是一日之功。航空工业成飞一直关注企业文化创新的方式方法。“每年分配来的大学生学历越来越高,在员工人数占比越来越大,今天的年轻人对于文化的接纳又有着新的要求,所以在文化载体的表现形式上要动动脑筋。”邵激扬说,近年来成飞通过尝试举行微电影比赛、漫画、MV、歌舞创作表演等活动,得到了公司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年轻人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高涨。上下同心,使得企业文化充满活力并极具新意。情景剧《我不是玉海龙》是整场节目中最贴近年轻人生活的一个作品。“英国烧烤”“视频连线”等切中年轻人心理和沟通方式的语句,让五名“90后”演起来毫不费力,宿舍夜谈中情感的真实自然流露也是玉海龙带给年轻航空人的思考和影响。演员侯姜利说,每次和玉海龙的接触,都让他重新审视自己,在玉海龙身上他看到了沉稳与谦虚。五人与远在英国留学的玉海龙视频连线,微信那头的玉海龙令观众不由得感受到新时代成飞劳模身上所具有的广阔的国际化视野。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