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你有多美】驱散心中阴霾 照亮患者心路

2020-03-06 17:17 来源:湖北广播网

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白衣战士”,他们能消灭的不是患者身体里的冠状病毒,他们要对抗的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对于疫情的恐惧、担心、无望......他们就是心理治疗专家。




西英俊,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病房主任,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组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派往武汉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专家,就是奋战在此次疫情最前线的心理“防疫”专家。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作为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伴随着一些严厉的疫情防控措施,很多人为此产生心理不适;在隔离病房里,不少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他们担心、烦躁、恐惧甚至绝望;长期作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也会出现过度焦虑和压力等心理应激反应。




如果任由这种危机的恐慌心理发展,也许其传播速度比病毒还要快。通过心理危机干预,能化解公众心理应激反应过度、减轻患者恐慌压力、助力一线医护人员保持战斗力,是合力“抗疫”非常重要的一环。



“疫区”心理援助的先行者



疫情扩散后,他被任命为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组组长,此时,他已经做好了随时赶赴一线救援的准备。2月2日凌晨,西英俊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派支援武汉的电话,时间紧迫,当日下午他便登上赴武汉的列车,夜里10点抵达武汉。




这个委派任务早在西英俊的预料之中,他心中也已设想好了初步的救援方案,但到达后当地情况的严重程度还是让他始料不及,远超出之前的预想。




充足的专业心理救援力量在当时显然已成为了一种奢望。面对严峻疫情,当地心理救援力量信心也明显不足。西英俊迎难而上,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依托现有力量,建立一个由武汉当地专业人员为组长的核心专家组,来自全国的专家们都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组长的工作,这一“强心剂”重新又激发起当地专业人员的自身动力和坚定信念,使心理救援工作得以迅速推进。




同时,由他主导,将各地援鄂医疗队中精神心理专业人员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工作分配,使心理救援人员能够专注于专业工作,保持了这支队伍持续的战斗力!






鉴于疫情的特殊性,西英俊与队友们迅速制定了适用于特殊时期的工作方案,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开辟线上服务平台,利用网络、热线、广播、电台等途径搭建起人们与心理救援专业力量之间的桥梁:






● 向密切接触者传播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资讯;


● 向疑似患者推送自我心理减压音视频;


● 向过度焦虑和恐慌的人们提供电话热线和线上咨询服务;


● 对一线医务人员定制线上巴林特小组和团体情绪调节的心理干预方案;


●同时,动员驻点心理救援人员,开展所负责区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对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轻症和疑似患者的方舱医院、密接人员的隔离点发放书籍、海报以及APP二维码。在驻点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他们通过录像和面授的形式,指导医护人员开展自我心理调适和针对危机当事人的心理稳定化工作。



“方舱”里的心理“防疫”



武汉方舱医院的建成使用,成为了当地轻症患者隔离医治的关键举措。但“方舱”里一下子涌入的几百名患者,他们之前相互的心理影响也会有所发酵。




为缓解这一负面影响,西英俊带领团队入驻洪山方舱医院,耐心倾听和回应患者们对病情的担心和顾虑,用专业知识为他们缓解担忧情绪。




一次,他注意到一个老人独自坐在床旁,沉默不语,表情凝重。职业的经验和敏感性告诉他,在这种严重混乱局面下,越是表现的安静、被动、没有求助需求,越是有可能处于自伤或自杀的高风险。




西英俊走上前去,蹲下身子,但老人却躲闪着他的目光不愿与他对视。看到老人床头有一本书,西英俊随即轻松自然地与老人聊起了读书,渐渐的,老人的眼里也有了些信任的目光,开始回应他的话题,随后西英俊不断运用倾听、稳定化、情感反应、内容反应等危机干预技巧,了解到了目前老人的情况。




原来,老人对自己患有新冠肺炎感到非常焦虑,而得知每日见面的两个老朋友因为新冠肺炎相继离世,这使得他更加惶恐不安、悲伤不已。同时,在方舱医院的隔离使他绝望地认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而无法再见到亲人。




© 湖北广播网版权所有 湖北广播网 法律顾问 移动端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