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华盛顿G20峰会回顾
2008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出席G20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随后出席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1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哥斯达黎加、古巴、秘鲁、希腊进行了国事访问。
陪同出访的外交部长杨洁篪表示,胡锦涛主席此次出访是在国际金融形势日趋严峻,中拉、中希关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背景下进行的,对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推动中拉、中希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出访期间,胡锦涛主席出席70多场活动,广泛接触各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同各国签署30多项合作协议,成果丰硕。

·专家称中国向IMF注资份额有点低 应与日本相当
·奥巴马首次公开承认美国对经济危机负有责任
·G20九月在纽约召开第三次峰会 将讨论超主权货币
·中国外长细数胡锦涛伦敦之行“含金量”
·杨洁篪:胡锦涛出席G20金融峰会取得五方面成果
·商务部长陈德铭:反对保护主义,共振世界经济
·俄财长:俄暂不参加二十国上万亿美元反危机计划
·综述:G20峰会救市措施提振 港股全周扬逾4百点
·胡锦涛表示,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圆满成功
·大公报:G20开启全球化第二阶段
·明报:从G20峰会看国际谈判技巧
·欧洲时报:后G20时代的中国角色
·联合早报:中国没有必要过早争取国际领导权
·专家析伦敦峰会的中国主张:全面具体、更显主动
·"胡奥会"定调新时期中美关系 迅速高效内涵丰富
·中法关系"戏剧性"转寰 大国加强战略合作成必然
·美国侨报:“后G20”中国的变与不变
主要议题一览
G20峰会主要议题:峰会能否不负众望
■能否统一刺激经济立场
虽然伦敦峰会难以在经济刺激规模上达成量化的一致,但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前期会议上承诺,将采取一切措施恢复经济增长并加强协调。
■能否推动国际金融改革
作为国际金融改革最积极的推动者,欧盟主张应把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和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作为伦敦峰会的重中之重。欧盟希望在此次峰会上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能否加大发展中国家话语权
伦敦峰会能否扩大像“金砖四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发言权,是其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
■能否有效遏制保护主义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将在伦敦峰会上再次表明反对保护主义的立场,但各国能否切实履行承诺并非没有疑问。